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关注 > 每日热门:有张译,这剧也很难狂飙?

每日热门:有张译,这剧也很难狂飙?

时间:2023-03-23 16:39:03 来源:凤凰网

凤凰网娱乐Ifeng电影出品


(资料图片)

作者| 小五

核心提要:

1.张译主演的新剧《他是谁》从制作班底上看似乎不错。从剧情上说也足够有吸引力。但剧中案件细节太多太杂,案件表达主次混乱,这些细枝末节都在拖垮剧的质感。

2.《他是谁》在后期剧情上则呈现出一种杂乱、离散的状态。主要案件隐藏不见,将更多笔墨着手于分离出来的案件。剧中交代的细节太多,但又虎头蛇尾,没有后续。

3.张译这一次的角色设定和《狂飙》里的安欣是有相似的,但他在剧中很好地完成了表演,用能力化解了“同质化”的质疑。只因《他是谁》织网的能力太强,收网的能力太弱,似乎可以预见它无法像《狂飙》一样成为没有短板的爆款剧集。

在《狂飙》之后,观众都在期待下一部戳人嗨点的爆剧什么时候出现。

没想到,这就来了,张译主演的新剧——《他是谁》。

从制作班底上看,它似乎不错。

导演鲍成志的上一部作品是评分8.5的《警察荣誉》,主演张译、丁勇岱、赵阳、刘冠麟等,都让《他是谁》看起来很有质感。

从剧情上说,它也足够有吸引力。

主线两个案件是一个根据白银连环杀人案改编,一个根据“南大碎尸案”改编。

就算如此,《他是谁》要成为下一部爆款剧,还是有点吃力。

剧中案件细节太多太杂,案件表达主次混乱,镜头摇晃…这些细枝末节都在拖垮剧的质感。

哪怕是乘上了张译的春风,也很难像《狂飙》一样狂飙。


01 真实案件改编,剧情紧张刺激

开篇,《他是谁》是非常吸睛的。

1988年,阴雨绵绵,宁江市发生了连环杀人案。

凶手作案手法残忍,专挑女性,然后割喉+性侵。

且在第二起案件时,凶手作案手法就已经升级,具有了初步的反侦察意识。

尽管已经多人被害,但以当时的刑侦手段,加上凶手作案时特殊的天气选择 (雨天会破坏现场痕迹) ,让案件侦破变得异常困难。

1988年,3月27号,又一个雨夜。

刚进警队的小警察卫国平 (张译饰) 和搭档陈山河 (王大奇饰) 一起巡逻,不料碰上了凶手正在行凶。

凶手感觉到卫国平靠近,转身脱逃。

只留下衣衫凌乱的女生聂小雨 (陈雨锶饰) ,在害怕中紧抓着卫国平不撒手。

一番拉扯之后,等到卫国平起身追凶时,只看到队友陈山河被凶手割喉而死。

案件并没有随着警察的死亡被立马侦破。之后,凶手分别在90年、92年犯案,却也在92年的某次犯案后,直接消失。

证据不足,人证没有,凶手消失,八八案成为了悬案。

时间推进到1996年,一名清洁工在打扫卫生时,发现了两包黑色塑料袋,本以为是猪肉,打开发现是人体组织。

随着这两包塑料袋的出现,另一个凶案发生了,剧情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其实, 《他是谁》是非常懂得如何营造刑侦局的悬疑氛围感的

在剧情节奏上,让两个大案相连,制造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跌宕起伏感。

在形式上,很善于预留伏笔,也很擅长用戛然而止的结局手法。

第一集结尾,复刻了白银案的细节。凶手尾随女孩回家,不行动也没离开。等女孩出门上厕所时,对她实施伤害。女孩奋力脱逃后,瑟缩屋子角落。一抬头,看到了窗外那双邪恶的眼睛。

故事到这里突兀结束,一方面直接将恐怖感拉满,另一方面直接勾起了观众的兴趣。

在结构上,采用了 多案并 的手法。

比如,在讲述“碎尸”案的过程中,穿插了家暴反杀案。

警察先是从死者衣物上“艾卿”字样,将死者锁定为最近失踪的女性艾莹。

恰好,艾莹的老公闫春生是屠宰场的屠夫,具备分尸的场地、工具和技术。更巧的是闫春生的工具台上少了一把刀。

然而,当警察顺藤摸瓜寻找闫春生时,找到的却是他的尸体,而杀人者则是他的妻子艾莹。

艾莹不堪长期忍受家暴,最终决定手刃丈夫,脱逃苦海。

后面剧情中还掺杂了绑架案,薛家健案,胡峰案等,既丰富了剧情的内容,也避免了枯燥。

因此,《他是谁》在剧情表达上是拒绝俗套和平铺直叙的。环环相扣剧情,步步引诱的设定,将观众拉入其中。

仅看这些案件,让观众入局并不难,难的是入局之后的事情。

02 双刃剑,刺向自己

能看出《他是谁》是想要成为一部有年代质感的刑侦剧的。从开分8.2到现在评分8.1的成绩来看,它似乎也是成功的。

可从它跌落的0.1分来看, 它并不是没有缺陷 。它有悬疑剧铺设剧情的技巧,也用案中案的手法层层推进。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案中案”这把双刃剑上。

案中案的手法,在前四集中大放异彩,用伏笔细节将其他案件串联。

比如说高秀莲绑架案。

先是伏笔她的出现,卫国平组织工厂的人一起帮忙去垃圾场翻找被分尸的尸块。在过程中,卫国平提到要重点调查一下最近失踪的女性。这时,帮忙的工人就已经在私下提起了高秀莲,但并没有告诉卫国平。

然后,再合理引出。直到卫国平调查完失踪名单后,发现一名女工人,向他们询问,他们才交代出事情的原委。

同样,家暴反杀案也是用同等手法进行表述的。但在第四集之后,“案中案”的手法开始走偏,不再预设伏笔,也不再是重视情节、强化人物。

薛家健案直白出现,先是引导他碎尸女学生,然后又扯出只是尾随强奸女性,并未杀人,最后又引导他碎尸前女友。无论是哪个方向,最终都不了了之。

比起之前的环环相扣,《他是谁》在后期剧情上则呈现出一种杂乱、离散的状态。“碎尸案”和“八八案”隐藏不见,而是将更多笔墨着手于分离出来的案件。交代胡峰案花了大量时间,全体警察陪着一个嫌疑人玩了一场过家家,但对“碎尸案”推进毫无帮助。

剧中交代的细节太多,但又虎头蛇尾,没有后续。

第一集结尾处的女孩怎么样了?碎尸案中调查出胸花线索,为何不继续查下去?薛家健为什么用消毒水打扫宿舍?

第9集之后又将爱情线和扫黑线扩充,给观众呈现出一种割裂的状态。这样的后果就导致,每次再谈及“碎尸案”时,弹幕上皆是问号。

实际上,《他是谁》让人诟病的点,不仅仅在于剧情上的杂乱和主次不分,还有 不合时宜的配乐

他依赖于用音乐来渲染恐怖氛围,在第九集中,卫国平只是查看死者爱坐的窗边位置,突然就配上了阴森恐怖的音乐。

画面并没有触目惊心,但音乐却强行让人心惊,显得非常赘余。

不仅如此,《他是谁》在第四集之后,主角缺点集中爆发——自私、偏执、我行我素,这些性格缺点都无法让人和主角共鸣,在情感上也造成了观众和主角的脱离。

剧情失控、主角人设飘忽不定、不合时宜的配乐,这些都让后续观感陷入平平,很难达到前四集带给观众的新鲜感,也注定了它的分数不会持续高走的结果。

03 同质化的张译?

张译再穿警服,绝对是这部剧的最大卖点之一。

同时也是张译最被人质疑的地方: 张译的角色是不是开始同质化了?

不能否认,张译这一次的角色设定和《狂飙》里的安欣是有相似的。

他俩身份都是刑警,外形上都是黑白发,人物关系上是局长都爱护他,局长女儿喜欢她,黑社会大佬不会动他且大佬的妹妹都暗恋他。

这些只是设定的相似,但真正的内核却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张译用演技区分开了相似的角色。

同样是“轴”的表达,《狂飙》里的安欣带着一股子清澈,他轴的原因是对正义的坚持和对信仰的坚定,所以,他呈现出来的状态是温柔的。

在《他是谁》中则不是。卫国平的轴是对死去战友愧疚和想要破获“八八案”的执念,所以,他是非常外放的。

卫国平对待上嫌疑人时,态度是非常激烈和粗暴的。在审讯薛家健时,他会诱供、会暴力询问,没有原则制度,目的是为了赶紧破获“八八案”。

在经历重创后,角色的前后转变也是不同的。安欣是往内收的,就像一汪平静的水,谁也不知道水底是怎样的暗流涌动。

卫国平则变得偏执。第一集中,卫国平从梦中惊醒,是因为神经衰弱睡不着,也是因为心魔“八八案”。同事向他询问卷宗放在哪里,他头也不抬地说出具体位置。

如此不动声色,直接交代出了卫国平为了调查“八八案”,整日泡在档案室中,对所有档案了如指掌。

另一方面,他说完之后,同事没有反应,他抬头看了一眼地上的影子,就知道了同事当时大概的姿势,以及能看到的位置,然后告诉同事蹲下。

这一眼,是对他能力的表达。

爱情线上,也有细微的差别。

卫国平是喜欢聂小雨的,前期是不能在一起的状态。他在面对聂小雨的表白时是开心的,但又得克制。

所以,他表情并不严肃,语言是结巴的,动作是逃避的,这种别扭的形式里隐晦说出了他的情感。

后期,两人情感挑明那场戏,虽然有些令人尴尬,但张译用“站住”一词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第一句时,带着小心翼翼的挽留;第二句时,带着肯定的回应;第三句时,是坚定的表白;第四句带着对聂小雨的宠;第五句则是确认情感后的快乐。

能用两个字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就足以证明张译的演技和台词表达功力。

由此可见,角色设定相似并不可怕,因为每个角色的成长背景、故事主线都是不同的,而这些不同恰恰组成了形色各异的人。对于演员来说,就是能把握住每个角色的差别演出差异性,这也是对演员演技好坏、功力深厚的考验。

只可惜,现在张译在剧中很好的完成了表演,用能力化解了“同质化”的质疑。但因为《他是谁》的故事织网的能力太强,收网的能力太弱,似乎可以预见它无法像《狂飙》一样成为没有短板的爆款剧集。

现在剧已经播出过半了,最终口碑如何,还要等到最终结局。看看未播剧集中能否将故事圆回来,再将剧情推向新的高潮。如果无法自圆其说,评分一定会回落。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