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关注 > 岳飞的《满江红》为何被移出课本?-世界快消息

岳飞的《满江红》为何被移出课本?-世界快消息

时间:2023-01-27 12:33:13 来源:凤凰网

夜里梦见岳武穆,让我背《满江红》。

因自幼练习书法,这首词我曾写过数百遍,自然了熟于心。

但当我诵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时,便卡住了,我也知道后面一句是“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但梦中的我却一直以为中间还有一句,死活想不起来,竟然急出一身冷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凌晨醒来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搜索岳飞这首《满江红》全文,才发现我并没有记错,只是梦里记错了,无法直视岳武穆的犀利考问。毕竟,岳飞对我一生影响太大了。

少时喜读书,然读的第一部小说竟然就是岳飞传。那时我还未开始上三年级,字都认不全。但岳飞传递出来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却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春节档老谋子再度出山,悬疑正剧《满江红》口碑稳居第一,可以说是全程反转无尿点。国师不愧是国师,再次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功力与地位。

作为老谋子的铁粉,说的又是岳飞的故事,我自然不会错过。虽然片名听起来场面感拉满,事实上整部剧情都在一个小院里展开,而故事的时间线也是在岳飞死后四年。

也就是说,影片讲述的是岳飞被害后的故事,里面没有岳飞只有岳飞的词,但没有岳飞的人。全程围绕金国使者的一封密信展开,局中局计中计,一场悬疑大戏由此拉开。

但随着剧情的反转反转再反转,最后才高燃破题,在全军将士复颂岳飞遗词《满江红》中将剧情推向高潮,整个过程气势磅礴壮怀激烈,句句如破空巨石,振聋发聩!

关于岳飞之死,近年来出现不少版本,甚至还有黑岳飞的。一个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岳飞不懂政治,总想迎回二帝,而这正是宋高宗赵构所不能容忍的,所以是死在政治幼稚上。

这个说法其实是荒唐的,岳飞从卒伍做起,到中兴四将之首,如果说不懂政治显然不可能成为一军之主帅,而且岳飞也不是仅仅是一介武夫,而且文韬武略,书诗俱佳。

而如果说赵构害怕岳飞迎回徽钦二帝皇位不保,也经不起推敲。纵观整个宋史,赵构的政治手腕都数一流,何况如果鹏举可以光复失地迎回二帝,仅凭此功赵构也能坐稳龙位。

唯一的可能就是,经历过“苗刘之变”,赵构的疑心病更为严重。有其太祖黄袍加身的先例,他对于手握全国七分之五兵力的岳飞不得不防,尤其听闻“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后。

岳家军名声越响,赵构越害怕。岳飞打的胜仗越多,赵构越坐立不安。他怕岳飞拥兵自重,即使赢了战争最后也会丢了江山,所以他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完颜宗弼,而是岳飞。

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岳家军大败金军捷报频传,眼看就要收复河山直捣黄龙时,赵构却一心求和,连传十二道金牌命其回朝了。

但赵构非常清楚,岳飞是个忠臣,私德也没有任何问题,不爱财不好色。这恰恰才是赵构最为害怕的地方。韩世忠其实看得明白,所以故意沉湎酒色才躲过一劫。

都说北宋缺将,南宋缺相。赵构想杀岳飞,但岳飞战功卓著,名望极高。所以他不可能亲自动手,那么他就需要一个白手套,这个白手套就是宰相秦桧。

从人品上来说,赵构道德感极低,而秦桧则是个人渣,所以君臣二人彼此都非常清楚,对方要的是什么。从始至终,在杀岳飞这件事上,赵构都是躲得远远的,连道圣旨都没下。

而秦桧也清楚,岳飞的命运没得选,自己的命运也没得选。在权势与道德中,他坚定地站在了权势这一边,这才有了他与他老婆的东窗定计,岳飞父子由此命殒风波亭。

我们去杭州或者汤阴的岳王庙,很多人疑问为什么秦桧老婆王氏也跪在那儿。就是因为在陷害忠良这件事上,王氏坏事也没少干,甚至很多主意都是她出的。

秦桧死后,赵构马上就宣布“绍兴更化”,把所有的坏事都推到秦桧头上,并在杀害岳飞这件事上和秦桧做了切割,也为后面的平反预留了空间。

有人借此为秦桧洗白,甚至说他为国忍辱负重。我想说秦桧是洗不白的,没有他的推波助澜和谗言相害,赵构和岳飞之间就不可能君臣离隙,尤其是在岳飞捷报频传的时候。

他深知岳飞以“还我河山”为使命,眼见胜利在望,肯定不可能轻易放弃,所以鼓动赵构连发12道金牌命其回朝,以此加剧赵构对于岳飞的猜忌,并最终动了杀心。

这是整个电影的历史背景,但老谋子并没有以他擅长的宏大叙事去展现这段悲壮的历史,而是选择了大头兵张大为主线,悬念迭起地揭开了岳飞的这首《满江红》如何传世的秘密。

按剧情设计,《满江红》是岳飞被害前在墙上所作,仅秦桧一人所见,为了逼秦桧说出岳飞临死前的遗言,才有了后面扣人心弦的局中局计中计,直到全军复颂进入高潮。

但也正是这个剧情,也被指为全剧最大的硬伤。因为《满江红》并非真的如剧本所说的那样流传下来的,更多的史料认为应该写于岳飞率军北上,取得朱仙镇大捷之后。

此战之后,岳飞及其岳家军的声望和战斗力到达顶峰。也正是在此时,岳飞连接十二道金牌,令人班师回朝。他虽人不在朝中,但绝不至于对面临的风险毫不感知,所以他忧愤难当。

他没想到,自己戎马一生,没死在敌人的里,却死在自己人手上。都说悲愤出诗人。正是这样的背景下,他提笔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震烁千古的的绝世之作。也奠定了其“一词压两宋,一人抵万军”的崇高地位。

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曾在学生时代要求全文背诵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被移出了课本,不仅《满江红》,还有那篇耳熟能详的《岳母刺字》也消失了。

继而发现,也不仅是岳飞被移出教材,“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卫青、霍去病等抗击匈奴的民族英雄也从教材中删除了,甚至有专家还要取消岳飞“民族英雄”的称号。

面对质疑,这些所谓的砖家给出了三条理由:

第一,词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涉嫌渲染暴力,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暗示和不好影响。

这就呵呵了,哪个战争片中没有杀戮?哪个游戏里没有暴力?是不是把战争电影和一些游戏都给禁了?毒教材毒插画你们看不到,却怕岳飞这两句词吓坏了孩子?

第二,《满江红》不是岳飞所作,因为词中出现的“贺兰山”远在金国腹地,岳飞不可能把战线推这么长。

事实上是此贺兰山非彼贺兰山。河北邯郸境内有个磁县,这里也有一座贺兰山。而且山势平坦,正契合“驾长车踏破”之意。更重要的是,这里的贺兰山,正在彼时的宋金交界处。

关键是,岳家军也正是在此地安营扎寨,听候圣旨的。所以伪作之说根本就是胡扯八道。

第三,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宋金两国是“内部矛盾”,所以不能算民族英雄,也不利于现在的民族大团结。

事实上,自岳飞平反后,宋后历朝历代,都尊岳飞为民族英雄。他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抗击外敌本身,而是一种精神内核,把一种朴素的爱国情感深刻在一代代华夏儿女心中。

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身!岳飞和岳飞的《满江红》,传递的是一种信心一种信念一种信仰。英雄热血,千古不易。无论时世如何变换,都不能轻薄自己的英雄!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悲哀的。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缺英雄志士,我们缺的是尊重,缺的是守护!

无论怎么说,拿现在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上的英雄,从而去否定和看轻,都是一种自贱表现,不仅透着肤浅,更意味着背叛!

没有了岳飞,民族英雄就倒下了一座丰碑。而失去了岳飞,爱国主义也就失去了一缕灵魂。

这就是岳飞对于后世强大的影响力,就是其《满江红》对于后人的强大感召力!

这种融入血液的精神图腾,是删不掉,抹不了,否不定的。

这不是愚蠢,更不是愚忠,而是一种信仰。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就是历史给出的答案!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