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态丨为什么陈思诚的电影看起来很假?《士兵突击》告诉你答案
陈思诚是个好导演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答案其实很明显,肯定不是,但他绝对是个好商人。
《唐人街探案》系列总票房80多亿,《北京爱情故事》4.06亿,监制的《误杀》系列42亿,就连奇烂无比的《外太空的莫扎特》都有2.23亿。
由此可见,陈思诚这个人深谙商业之道,也许他的电影除了唐探第一部外,其余都是烂片,但是他像王晶一样,可以做到让老板赚钱。
可是能赚钱并不是说明陈思诚就是个有才华的好导演,相反他一直都是成才,从未变过。
他的电影大都是融梗、复制,专门故弄玄虚让电影少了简单的内涵,成了形式主义的假把式。
《唐人街探案》是他口碑最好的一部电影,可其中仍旧少了对港片的无限融梗,续集直接1:1复制《双瞳》,《外太空的莫扎特》则是薅周星驰的羊毛。
这是陈思诚的自以为是、夜郎自大,他的电影都是拿来主义但他却以为自己有才华。
在《士兵突击》片尾,元朗对成才说:“你的路还很长,成才,比许三多要长得多,同时你的迷茫要比他多得多,如果这是你的路,你愿意来老A吗?”
元朗为什么要在最后对成才发出邀请?因为他看到了成才开始为战友考虑了,看到了他身上可以让朋友依靠得真情实意,但现实中的陈思诚的电影中并没有这份真情。
为什么他的电影看起来很假?其实在《士兵突击》中也有答案。
成才在离开钢七连时,只有许三多一个人送他,成才对许三多说:“我还以为,我就算没处下全连的人,也处下了半连的人,可到现在,送我的还只是你一个。”
这就是成才的迷茫,也是陈思诚的迷茫,没有真情实意,有的尽是急功近利与好高骛远,目的性很强。
这种满身铜臭让他的电影不再具备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只剩下一个“利”字,所谓无奸不商,商人眼中只有利益,没有国与家。
他奉信的是凡是电影都以赚钱为主。
不管电影好坏,也不理观众是否喜欢,只要能赚钱,赚大钱,那就是一部好电影,不会有什么艺术性,更不会多加考虑质量问题。
即使片中表现得很深情,依然充满了商业气息,只是为了从观众兜里掏钱的虚情假意,一部电影失去了情,便很难与观众产生共情,观众也就失去了喜爱之情。
这也是陈思诚的电影开始被观众唾弃的主因,当他开始不尊重观众的智商,只知割观众韭菜的时候,观众就会意识到这个人不是什么艺术家了。
曾经的陈思诚,凭借《唐人街探案》被大众追捧。
他的唐探宇宙风靡一时,秦风、kiko、野田昊、野牛比利、林默等人,以及世界排名第一却不知其人的Q,都让人期待他们的个人独立电影。
之后陈思诚又快马加鞭翻拍了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由肖央主演的《误杀》获得一众好评,为国内电影类型片的开创增砖添瓦。
然而就在他将要一飞冲天的时候,自身自大和才学不够的弊端暴露了出来。
《唐人街探案3》上映之初是春节档的最大热门,首日票房10亿,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单日票房分别是8.1亿和7.5亿,首周票房25.8亿。
本可以乘胜追击打破《战狼2》的票房记录,让《长津湖》望尘莫及,一举达到70亿左右的票房,毕竟当时唐探3的势头连漫威见了都得让步。
但是陈思诚自己糊弄观众,随便胡编乱造,让《唐探3》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东北乱炖,不但卖相不行,连口味都味同嚼蜡。
《唐探3》简直没有一点可取之处,演员、故事都是槽点。
刘昊然的表现让人失望,王宝强的定位有失偏颇,陈思诚忘了初心,唐探本是喜剧+侦探,可陈思诚让其只剩喜剧,还是恶俗喜剧。
《唐探3》的剧本更是没有前两部那么严谨,完全像一出拼凑起来的拼盘式电影,最引人注目的Q没有惊喜,更没有意外。
这对于主打推理+喜剧的唐探系列来说是致命的。
喜剧部分是吸引路人的基本盘,推理部分是提升电影的内核,当观众不能笑,推理犹如儿戏时,唐探系列变成了伤仲永。
至于《外太空的莫扎特》,连《唐探3》都不如。
影片随处可见周星驰的影子,从外观到内核,《外太空的莫扎特》就是一只没有灵魂的四不像。
关键以情为主的《外太空的莫扎特》,非但没有人情味,还到处充斥着新古典主义的劣根性,一味地强调完美道德典范,站在道德制高点指手画脚,劝人向善。
为什么陈思诚不懂得改变?是因为他的盲目。
陈思成曾在某档访谈节目中说过,自己不能接受认输,想要一直赢下去,而他所谓的“赢”就是赚钱。
为此,陈思诚特地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北京爱情故事》成本3000多万,票房4亿;二是《唐人街探案》成本8000多万,票房8亿。
这两部电影的投资回报都在十倍以上,增强了陈思诚的信心,这种自信导致了陈思诚后面两部电影的接连失败,口碑与形象大跌。
陈思诚会意识到观众的嫌弃,在下一部电影中改进吗?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很难。
《士兵突击》中成才问许三多,他这次是不是真的有点过分了?许三多并没有回答,一切尽在不言中。
《士兵突击》中的成才在安于现状时,有许三多告诉他“人不能太舒服,太舒服会出事的”,不懂何为情时,有元朗告诉他,人不可能一人独行。
可在现实中,陈思诚过于高傲的性格是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的。
除非让他遭受票房的严重失利,《外太空的莫扎特》还不够,这就是所谓的观众主导市场,良币驱逐劣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