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季《王牌对王牌》质量下滑明显,广告穿插生硬,游戏设计老套
文丨希希
在万众期待中,第七季《王牌对王牌》出现在观众面前,只是就作品的呈现质量以及播出后的市场反馈看,观众似乎并不认可第七季首期节目的播出。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过往作品给观众留下的印象过于深刻,对比之下不够出彩的第七季《王牌对王牌》首期节目遭到观众否定,不过是节目自身的较量。
因为和同阶段播出的其他综艺节目相比,第七季《王牌对王牌》依然可圈可点。
“期待越高、失望越高”用在第七季《王牌对王牌》再合适不过。
自王牌家族调整为沈腾、贾玲、华晨宇、关晓彤的阵容之后,这档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综艺节目在市场一炮而红,和其他综艺节目相比,《王牌对王牌》似乎没有面临“火不过3季”的危险,每季节目观众都能够感受到作品的不同魅力。
作为一档以搞笑为呈现方式的综艺节目,沈腾、贾玲撑起节目的台面。
第七季《王牌对王牌》的舞台上,王牌家族并未进行调整,依然由沈腾、贾玲控制整个舞台的喜剧效果,通过“抖包袱”“抛梗”等方式激发节目舞台的活跃性。
那么为何第七季节目首播无法得到市场认可呢?综合来看还是因为“新鲜感”的问题,只是和其他综艺相比,沈腾、贾玲两人帮助《王牌对王牌》这档节目的新鲜感保存了更长的时间。
从已经播出的内容看,第七季《王牌对王牌》的呈现出现了多个问题,观众集中不满的问题在于广告穿插生硬、游戏设计老套、舞台包袱数量下滑等等。
不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进行分析,来看下节目中出现的这些内容是否影响了观看体验?
节目走红冠名商增加无可厚非,观众能够理解,毕竟综艺节目的制作并未慈善行为,只有冠名商愿意投资,才能够保证节目的继续制作。
只是在第七季《王牌对王牌》的舞台上,广告出现在次数未免太过频繁。
并且该问题并非不能够化解,节目组只要设计一些小剧场、喜剧的内容穿插广告也能够被观众所接受。
然而节目是如何呈现的呢?嘉宾有意无意瞥向提词板,生硬完成广告的播报,如此呈现怎么可能不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
观众吐槽节目的广告安排已经不是第一次,如果节目组依然如此设计广告呈现的话,恐怕会继续影响第七季《王牌对王牌》的市场口碑。
游戏环节是撑起《王牌对王牌》节目内容的主要方式,每季节目制作方都会设计不同的游戏,为观众所津津乐道的游戏包括传声筒、猜歌等等。
在第七季《王牌对王牌》的舞台上,游戏方面并未出现创新,除了老到掉渣的游戏之外,也有从其他节目中照搬的游戏,这样的内容呈现同样影响到节目在观众心目中的印象。
换个角度来讲,或许除了游戏设计的问题之外,沈腾、贾玲舞台效果明显下滑才是影响节目口碑的原因。
毕竟往季节目游戏也没有进行大调整,不过沈腾、贾玲两人能够通过抖包袱等方式让舞台依然能够出现欢声笑语,两位顶级谐星用自己的方式填充舞台内容。
难道现在的他们已经“廉颇老矣”?
当然无法通过一期节目就否定整季节目的质量,对于喜欢《王牌对王牌》系列节目的观众来说,依然可以对后续节目的呈现抱有期待。
在沈腾、贾玲两人恢复状态之后,或许依然能让第七季《王牌对王牌》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