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娱指数|《我心飞扬》没“扬”起来,是孟美岐的问题吗?
点击进入“凤娱指数-影剧综榜单”查看最新榜单!
文/李愚
原计划春节档上映的冬奥题材电影《我心飞扬》,稍显仓促地在2月25日上映。
回过头看,这个档期可能比春节档更好一些,不拥挤、对手少,冬奥会及冰雪运动的余温尤在,电影算是“趁热打铁”。
但看首日票房,《我心飞扬》并没有“飞扬”起来。
首日排片第二,与第一名《长津湖》旗鼓相当,可惜上座率仅1.0%,首日票房竟不足300万,被5部旧片压制。
猫眼专业版,对其最终票房的预测,从三千万迅速降至一千万。
全片看下来,反响平淡,倒不是因为请了流量明星孟美岐。
作为一部体育电影,《我心飞扬》的拍法中规中矩,流于素材的堆叠,拍出了“事”却忽略了“人”,缺乏真正的情感爆点。
《我心飞扬》是真人改编的体育电影。
孟美岐饰演的杨帆,其原型是曾在盐湖城斩获2金1银的杨扬。
杨扬是中国第一位在冬奥夺金的运动员,因为她,中国在冬奥会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这块首金来得太不容易。
1988年起,中国就开始参与冬奥会,多次获得银牌,屡屡与金牌失之交臂,失败与不甘像针一样狠狠刺痛中国人的心。这是电影的大背景。
时间来带了1990年代,为实现突破,秦杉(夏雨 饰)组建以杨帆为代表的中国短道速滑国家队,临危受命,立志一雪前耻。
电影以1996年哈尔滨亚冬会、1998年长野冬奥会,以及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为关键的时间节点,突出前两次的失利、以及失利后如何重新振作,放大第三次的曲折,以及曲折后的苦尽甘来。
1996亚冬会上,决赛时,杨帆得知父亲意外遭遇车祸,这严重影响了她的情绪,杨帆在决赛中摔倒。
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上,杨帆信心满满,也一度在比赛中领衔,却在最后一圈被韩国队弯道超越。
仅落后一个冰刀的距离,不仅与金牌失之交臂,还被判了犯规,连成绩都被取消。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之前的几年,杨帆在1500米短道速滑项目上没有对手,世界排名第一,在世界杯世锦赛上都是拿第一。
本来以为盐城湖冬奥会这枚金牌十拿九稳,杨帆却还是在比赛中受到韩国队严重干扰,最后只拿到小组第四。
在本非杨帆强项的短道速滑500米决赛,杨帆破釜沉舟,哪怕有一只脚被冰刀割伤,还是咬牙上场,出奇制胜,拿到了中国首枚冬奥会金牌。
《我心飞扬》就是按这个顺序,把整个故事讲下来了。
它的叙事逻辑是,呈现首金背后的曲折、成功背后的血泪,让观众感悟首金的来之不易,感佩运动员和教练的付出与牺牲,同时也弘扬体育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
思路没有错,节奏也还算流畅,但《我心飞扬》的拍摄手法“规规矩矩”,流于素材的简单堆叠。
每一次失利、以及失利后的重整旗鼓,都拍得比较流程化。
比如父亲去世后,杨帆就回家了,打算再也不滑冰。这是人物内心一个重大的挫败时刻,剧情、表演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但电影的处理很简单,教练去找她,说“你要诚实地面对自己”云云,她又重新回来了。
人物困境的化解是梗概式的,三言两语解决。
1998年长野奥运会的差以毫厘,对运动员是非常残酷的打击。电影如果在这里拓展开来,也会颇有看点。
结果反而是秦杉“心理”出了问题。杨帆对失利很淡定,并做出了去加拿大跟洋教练学习的决定。
杨帆学成归来后,秦杉觉得自己的理念跟不上了,打算辞掉主教练。这又是一次可以好好凸显人物内心冲突的时刻。
但杨帆煽情一劝,秦杉决定继续留下来,困境又化解了……
起承转合都太顺了,拍得太轻巧了,观众看起来就觉得非常“平”。
其他一些可以深入挖掘的点,《我心飞扬》的处理,也像拳头打在空气中。
秦杉接手前,跟老师、领导们开过一次会,老师拍案离场。两代教练,究竟有什么理念分歧?电影用一组报纸标题的混剪滑过去了,几乎没交代。
随后,整部电影中的运动理念,都被简单带过。
比如盐湖城冬奥会的餐厅上,秦杉问杨帆,为什么外国的运动员参加比赛都是带着笑脸,就中国运动员压力重重,一脸严肃。
这里可以延展出对“金牌至上”的思考,比如它是否给运动员带来过多的压力、太少的快乐。但后面也就不了了之。
比赛的呈现也很“平”。囿于成本,为数不多的几场比赛拍得比较简单,喘息声效+面部大特写+慢动作,反复使用。
流于素材的堆叠,满足于把事情讲清楚,带来的另一个弊端是,人物扁平。
比如1998年长野冬奥会后,秦杉对杨帆发火:中国冬奥因为你浪费四年。
这场情绪爆发戏颇为突然,也让秦杉这个教练显得“前后不一”。电影里多数时候,他冷静而理智,是运动员的精神支柱。
就因为这场戏要为杨帆的“出走”制造“契机”,所以秦杉就人设矛盾地突然发火了。
人物扁平的另一原因是,在每一个可以充分挖掘人物内心戏的时刻,电影过于蜻蜓点水。
比如杨帆父亲去世后,杨帆虽然做出不想滑冰的决定,但她内心是爱滑冰,是渴望为国争光的。
对家乡的感情,对家人的愧疚,与这种热爱的撕扯,是杨帆彼时痛苦的根源。电影没能把这种内心矛盾摊开说明白。
这就造成杨帆离家时那场吃饺子哭的戏(中国导演太爱拍演员一边吃东西一边哭的戏了,好像这能体现演技似的),孟美岐的表演虽然很用力,但它就是没有内涵支撑,仅仅是离家时哭了,没办法给观众带来什么情感冲击。
人物扁平,表演也就显得扁平。表演上有不足,并不只是演员的责任。
《我心飞扬》里,孟美岐完成度其实是合格的。
看惯了舞台上浓妆艳抹的她,很多观众是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她素颜的样子。没有工业包装的味道,更像一个具体的人了。
孟美岐练习生的经历,多多少少有助于她理解运动员的苦头,能够较好诠释出杨帆那股不服输的韧劲。
可惜人设缺乏层次,孟美岐演来演去也基本只有韧劲这个情绪。
电影最后,当中国几代运动员为了冬奥首金拼搏不止的真实影像出来后,观众反而被深深触动了。
因为那些是真实的人,他们等待宣布成绩的反应、听到成绩的反应,都是真实且令人动容的。个人奋斗背后的家国情怀,能够将观众卷入其中。
《我心飞扬》正片90多分钟,还不如这几分钟的真人纪录来得感人。这是真人改编故事的普遍困境,对平淡的《我心飞扬》来说,对比就更加明显。
总的来说,《我心飞扬》更近于一次电视电影的拍摄。
把它拿到电视上放一放,还是可以看的。如果放在大银幕上,吸引力还是有些不足。
目前《我心飞扬》在“凤娱指数-影剧综榜单”小程序中大众评分6.9,专业评分5.8。你看过这部剧了吗?评价如何?欢迎点击进入小程序打分~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Ifeng电影。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Ifeng电影”。
标签: 我心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