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关注 > 穿越剧该怎么拍?《我们来自未来》已经告诉我们答案

穿越剧该怎么拍?《我们来自未来》已经告诉我们答案

时间:2022-01-07 13:39:38 来源:四味毒叔

文 | 王重阳lp

首先,李政宰先生,请出来一下,先亮个相。

上一期说过让你暂时露个面的。

2015年,韩国电影《暗杀》上映,这部由全智贤、河正宇、李政宰主演的反应二战时期朝鲜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电影收获了不错的口碑。

抛开民族感情和立场,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对反派“廉锡镇”的人物刻画,区别于一些“出镜就定性”的人物刻画,李政宰饰演的“廉锡镇”一开始绝对是一个几乎让我错以为是本片男主的角色:

杀日寇、救同志、谋自由、整山河。颇有些汪精卫当年“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迈。当然,我既然拿“汪总理”做比喻,自然也就说明这个人物最后还是悲催的——

被日寇拘捕、变节、出卖抗日义士,甚至比日本侵略者还狠。

故事的结局必须是伟光正的,反派被主角团围住,哀告求生,最后可耻地死去。令我比较回味的是这个大叛徒最后面对主角们说的一句话:

“对不起,我那时真的不知道‘我们’会胜利。”

有那么一刻,我有些理解这个曾经令日寇咬牙切齿的“自己人”。

现在的观众和网民在评判一段历史时往往不自觉地用“上帝视角”去审视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而极少有人会客观地、设身处地的代入到一个故事里的人物心境与真实背景下去思考问题:

如果是我,我是否也会这么做?

倘若穿越到过去的话,相信大家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甚至“哪怕一死,青史留名也值”。可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以人性本能考量,只能嗟叹“造化弄人”。

因此“穿越”这件事放在影视剧中如果太沉重未必是件好事,通常只能做喜剧夸张处理,例如星爷曾经在《赌神2》里让“龙五”率领香港飞虎队通过特异功能大师们穿越到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手持mp5扫射日本鬼子。这一情节曾让幼年的我大呼过瘾。

只是长大后,发现“穿越”大多变成了“种马”和“变性”,鲜有深刻的意义,当然,在“泛娱乐时代”这种内容是可以做“无罪论”,而北方近邻也是如此。

随着“牢不可破的联盟”终究各自散去后,俄国人也经历了、并正在经历思想混乱的时代。

这种混乱表现在影视创作上的题材也五花八门。远的有“守夜人”式的古老传统,近的有“外星人入侵”式的“熊式”抵抗。

至于“穿越”也是近些年才刚刚兴起的创作题材。新鲜、大胆,难得的是结合现实社会背景下的“深刻”与“反思”。

最知名的(相对于国内观众)大概是这部《我们来自未来》。

熬过来的战士

《我们来自未来》还有一个译名《古墓迷途》,对于这个名字我有些迷思:

小了,格局小了。

一部讲现代人穿越回卫国战争时代的故事,看上去弄得跟《盗墓笔记》一样。也可能那时国内影视“盗墓”题材正热,译制者觉得这样更符合“潮流”,像这种差点因为一个名字错过一部电影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遇到,比如《三傻大闹宝莱坞》就让我险些与之擦肩而过。

说回主题,故事讲的内容在国内诸多穿越爱好者看来有些简单:

四个靠挖掘、倒卖二战苏军遗留军品的俄国青年,在一次于某个战场遗址的“挖掘”中竟然集体穿越到了这个地点曾经所处的战争时段,与当时尚处于战时的苏军相逢,并亲身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先辈的悲壮,最后重新返回现代社会再世为人的故事。

既没有说人家动辄活了几十年改变了历史,创立了“新天地”,也没有说人家如何利用现代知识“吊打”纳粹的神勇,至于“爱情”是有的,但真的只是辅线中的辅线,丝毫没有影响这部电影的主题,甚至因为“爱情”反而显得其更加凄美。

这四个青年到了卫国战争中一座战场上是什么表现呢?

懵逼、震惊、害怕、逃生、震撼、反思、勇敢。

作为现代人,他们能够跟当年的苏联军人们说“我们胜利是在某年某月某日”,当然这些话在当时还处于全面被动挨打的战士们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你们也不看看如今哪儿还有“慈父”啊?到处都是德军!你害怕我还害怕呢!

结合历史记载,我也认同还在抵抗的军人们的想法,在卫国战争开始的第一阶段,丢失的何止是大片的国土,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军团和武器。这种惨烈到什么程度呢?后来的西方人在无数的影视作品中编排苏联红军用“督战队”才勉强压制住溃败——

后面架起机枪,谁敢退一步就杀。尽管这种特殊的战地组织首创于法国人,对,就是那个世界上第一个把“正白旗”作为国旗的浪漫之乡。

事实上,“政委”才是苏联红军的中流砥柱,如今互联网流传的一句名言正能体现他们的豪勇:

“我不是让你们上,我是让你们跟着我上!”

因为这种“虎”到冒泡的举动,政委的战损率一度达到80%以上,以至于红军高层曾下达指令禁止政委亲上战场并提前卸了他们的配枪,但似乎收效甚微,没有枪的政委们照样抄着工兵铲嗷嗷叫地往上冲。

只不过这个史实在后来随着历史的沉没而沉默,不仅大多数人不知道,连片中的四个青年也不了解。

在他们看来,无论连长、排长还是班长、战士,好像都没有如后世人想象的那样或者谈生言死,或者高呼爱国。德军打上来了就赶紧吐掉嘴里的锯末面包拿起枪跳进战壕对抗,上一秒还在跟你说话的同伴下一秒就成了一滩肉泥。

于是小伙子们更害怕了,他们打算连夜渡河去找寻穿越前的“坐标”回到现代,而在身陷德军包围时,已经追上来打算带他们回去的老兵主动留下来掩护他们,只是在分别前问了一个他曾经以为无比荒唐的问题:

“我们最后真的赢了吗?”

青年们再次告诉他一个时间,他笑了一下:

“我就知道,我们终于熬过来了。”

随即转身、战斗、身死。

再为人的青年

主角团们期间落入过德军手里一次,在这个情节里,导演的意图表现得十分明显:

同他们一起被关押的也是一个老兵,四肢俱残,看上去没少受折磨。四个年轻人围着他聊天,也许出于调侃,也许是对自己身处险境的愤怒与无奈,当他们对老兵笑着说:“以后的莫斯科广场上,会有光头党,他们会戴着纳粹袖章喊着希特勒万岁。”老兵怒了,奇迹般地跳起来狠狠勒住其中一个人的脖子大喊:“怎么会!怎么会有人喜欢希特勒?!”

年轻人们都不敢笑了。

此处应该出于一个现实中真实的新闻镜头:

在某年卫国战争纪念日中,一群俄罗斯光头党站在街的一旁冲一位白发苍苍、身穿礼服、胸前戴满勋章的前苏联红军老兵竖中指……有意思的是,导演在设定“穿越四人组”中有一个光头大个在穿越前就是光头党的一分子,胳膊上还纹着纳粹图案。

随后,众人沉默,当四人团准备再度逃跑时,这位老兵同样选择了掩护他们而牺牲。这该是让主角们意识觉醒的第二个“起点”。

这里不得不提到最令他们担忧的原因:

影片开始时四个人在战场遗址中发现了四具骸骨,穿越后对照具体环境他们一度以为那些骸骨是他们,也就是说他们可能随时会在某一次战斗中集体阵亡。这才是他们始终想要逃跑的动力。

故事到这里,“感情线”的作用也开始呈现——

四人团中的一位主角,现实中的大学讲师认识了一位红军女医护兵,彼此之间有了好感,他也是通过这位女性军人在战场上的坚毅开始渐渐对曾经的战争有了新的认识。

当决定他们命运的战斗打响后,那位女军人冲进了碉堡,而主角们早已忘了生死想要救她出来,但此时一枚炮弹从天而降把碉堡振塌……

至于这四个“忘了自己到底是干嘛的”年轻人终于再次“原地穿越”,从河水中浮现出来。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回到现代时,有意思的一幕发生了:

那位曾经的光头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旁边的石头使劲摩擦胳膊,想要把纳粹纹身磨掉。

他们回到城市后,眼看着曾经的“同伴”——一群正高喊纳粹口号的新纳粹时,彼此对视了一下,打算上前“教训”一番。

影片,至此终。

《我来自未来》严格地说在情节设置和结尾都还有些瑕疵,比如最后的镜头流于表面,但是,通过亲历卫国战争而让现代人感受到残酷和伟大,可贵之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大义凌然”,而是以最真实的小人物(老兵)们固执的、朴素的态度,把一代人在战争年代的真实面貌表现了出来。没有“慈父语言”、也没有“主义加持”。更符合如今俄罗斯社会的真实语境:

刻画人性应该有的本来面目,让所有的牺牲有一个最真实的解释。

无论是掩护他们离开并询问他们胜利日的老兵,还是支离破碎因为一句调侃要跟他们拼命的老兵,通过故事的推进,让旁观者看到那个年代较为真实的亲历者的感受:

信仰

我在读一篇采访抗战老兵的采访中看到他对身临战场的回忆,在回忆中他说:

“哪有时间想什么、喊什么?敌人来了就打!打完不死就接着打……”

曾经有某拍摄战争题材的主创人员邀请一些抗战老兵们提前观看拍摄的作品,看完之后老兵说“不真实”,人家问是哪里不真实?老兵说:

“战场上的尸体不会太完整。”

留下来的想法

《我们来自未来》在2008年据说是俄罗斯电影票房冠军,因为年代久远,这个数据我查阅不到。只知道它后来出了第二部,主题内容又变成了“俄罗斯与乌克兰青年们共同穿越抵抗纳粹入侵”,恰好我也看过,观感上不如第一部来得震撼。

大多数国内观众对俄罗斯这个民族了解得不多,相比网传“战斗民族”和“白帝圣剑”,俄国人早在一战时期就因为几个人共用一条枪和军服颜色被欧洲人称为“灰色牲口”。

到了二战时期,“左手伏特加、右手波波沙”也成了东西方世界对红军战士的“标配印象”。与我们国家这两年集中体现的爱国主义影视作品一样,俄罗斯在迈入新世纪后,随着“国际事件”上的强势和民族意识再度觉醒,在“缅怀”方面生产的影视剧质量都比较高。

至于“穿越”不仅限于电影和电视剧,还有MV等。有趣的是,他们不仅穿越于过去,也对未来进行了设置,如科幻网剧《切尔诺贝利:禁区》,就假设了在没有解体的情况下,苏联会强大到什么程度?

一面回顾历史,一面预设未来,俄罗斯人用“穿越”表达了他们对“荣耀”和“信仰”的失落和追忆。

至于本文一开始提到的“我那时真的不知道‘我们’会胜利”这句遗憾的回顾,俄国人在《我们来自未来》中也做了“跨时空”的回答:

我就知道,我们终于熬过来了。

总体上来看,俄罗斯在类似题材中相对比较“正经”一些,不会出现“包子雷”、“枪斗术”和“手撕鬼子”这类超自然现象。最值得肯定的是——

他们没有“弱化”敌人,更没有把当年的敌人想象成智障。

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比较明智的做法:

如果对方真的那么蠢如猪的话,曾经那一群舍生忘死捍卫河山的先辈们又算是什么呢?

标签: 老兵 纳粹 我们来自未来 战场 李政宰 德军 卫国战争 政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