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关注 > 大牌云集,口碑爆了,票房却血本无归?

大牌云集,口碑爆了,票房却血本无归?

时间:2021-12-04 20:09:24 来源:腾讯网

电影圈年度最荒唐事件出现了。

“好莱坞第一CP”本·阿弗莱克和马特·达蒙时隔24年再度携手自编自演。

“好莱坞类型片之王”雷德利·斯科特(《异形》《银翼杀手》《角斗士》)坐镇。

“小变态”朱迪·科默和“开罗人”亚当·德赖弗领衔主演。 台前幕后,这片算得上巨星云集。

威尼斯电影节全球首映,豆瓣8.5,烂番茄新鲜度85%。 国内海外,口碑相当不错。

巨星云集+口碑不俗,可偏偏票房扑街。全球票房2900万美元,对于成本高达一亿美元的电影来说,血本无归。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片子背后到底是翻车现场还是影史冤案?

聊聊这部今年最具争议的古装巨制——《最后的决斗》The Last Duel2021.10.15 美国

>>>>一桩性侵引发的血案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

故事取材于14世纪真实事件——法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合法决斗。 话说中世纪法国有一位骁勇善战、率真耿直的骑士(马特·达蒙饰)。

骑士曾在战场中救下一名友军,两人并肩作战结成最好的朋友。

朋友是一名出身卑微的乡绅(亚当·德赖弗饰),两人共同效忠领主(本·阿弗莱克饰)

骑士桀骜不驯的性格常令领主不满,左右逢源的乡绅却是领主亲信。

一次征途中,骑士遇上了年轻漂亮,出身贵族的玛格丽特(朱迪·科默饰)。 骑士与她一见钟情,火速定下了婚约。

没想到抱得美人归后,骑士连遭厄运。

先是妻子的嫁妆被领主侵占,后来父亲的领土被没收赐给了乡绅继承。

骑士料定一定是乡绅在背后作祟,只恨自己交友不慎。

可即便如此,当他再次遇到乡绅,还是不计前嫌握手言和,主动化解误会。

尽管骑士自觉足够大度,厄运仍对他不依不饶。

一天回到家后,妻子三分自责七分羞愧地向他哭诉:我被强暴了

强暴她的不是别人,正是宴会上与她有一面之缘的乡绅。

领主偏袒宠臣,乡绅拒不认错。

是可忍孰不可忍,骑士誓为妻子讨回公道,干脆闹到国王面前,申请一场决斗:

势均力敌的生死较量中,上帝会给出公道。为了尊严与荣誉,两个男人走进了决斗场……

>>>>海外版《金刚川》

最初马特·达蒙读到《最后的决斗》小说,临时起意找来本·阿弗莱克商量改编。 读完小说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心灵捕手》24年后再度合作,共同编剧主演这部电影。整个好莱坞都在嗑的“本马达”CP疯狂上分,出走半生,归来仍是最佳竹马。

电影中与骑士相爱相杀的乡绅本该由大本饰演。可由于大本不想因戏外和马达的关系令观众出戏,自愿出演了戏份不多的领主。同样是宣誓效忠,领主面对他人总是笑脸相迎,像这样

可面对马达饰演的骑士,他总是满脸不屑,像这样

细心的“嗑学家”只看这一场戏已经脑补出万字长文,暗叹幸好换了角色。 加上妮可·哈罗芬瑟(《马男波杰克》编剧),三人合作把原著改编为三段式“罗生门”故事。 “罗生门”故事,近期代表是《金刚川》,即多重视角平行叙事,分章节以不同视角碎片化讲述故事。三个编剧分别以骑士、乡绅以及妻子口中的真相,三个视角解构决斗前因后果。

微妙复杂的人性常将角色口中的“真相”美化、裁剪。

透过人性的折射交叉对比,才能抽丝剥茧挖掘出血淋淋的真相。

比如说同样的故事,对于乡绅来说完全又是另一个版本。乡绅眼中的骑士是一个傲慢粗鲁,刚愎自用的莽夫,有勇无谋常把友军陷于险境。他自己则是一个风流倜傥,英俊迷人的才子。出众的学识和魅力令他备受青睐,理所应当被委以重任。

在领主面前他不卑不亢,尽心竭力维护骑士,升官发财自然也是合情合理。

反倒是骑士小肚鸡肠,在贵族面前对他出言不逊,罔顾好友面子。 可即便如此,当他再次遇到骑士,还是不计前嫌握手言和,主动化解误会。

强暴玛格丽特?无稽之谈!明明是玛格丽特一直对他暗送秋波,之后发生的一切只能说是顺水推舟。

尽管乡绅自觉足够大度,仍被两口子污蔑清白。 他对着国王和上帝以生命起誓,强暴的控诉都是凭空捏造的谎言。

三个视角叙述同一事件,看似多余,实则并没有任何重复冗杂。

细节里藏着魔鬼,一句台词、一个表情的微毫差别都可能会是真相颠覆性的逆转。权欲与谎言相互交织,片面的真相变作人性寄居的载体。真相究竟如何?交由观众在“罗生门”故事里里寻找答案。

执导《最后的决斗》,只能说姜还是老的辣,“雷神”从不令人失望

顶着84岁高龄,依然拍出颇有张力的片子。

雷德利·斯科特

美术细节考究,上至血腥的战场,下至绣花的长袍……无一不是在追求历史还原。

阴云惨淡的中世纪,正在修建的巴黎圣母院提醒观众电影与历史的距离。

动作情绪到位,真人实拍的冷兵器战争粗糙且残忍,剪辑简洁且有力。极致还原中世纪骑士对战,没有套招炫技,只有浑然不顾的野蛮和凶狠。

刀起刀落,血雾飞溅,重甲搏杀没有一丝浪漫,只有千钧一发的恐怖。

电影结尾,压抑的戏剧张力逼到极限,由决斗将观众紧绷的情绪推向高潮。 骑士和乡绅从马背打到地面,战矛砸上木盾,崩出木屑飞溅。

体力与意志被逼到绝境的两人狗咬狗般扭打成一团。

重剑撞上铁甲,发出金属噪音。

血腥、野蛮,真实且揪心。

在一个屏幕越来越小,视频越来越短的时代。拿顶级视听体验讲一段权欲与谎言的古装史诗容易被归入古典过时之流。票房扑街,只能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可就像老爷子自己说的:电影不是金融产品,时间决定艺术价值。

或许《最后的决斗》会像《银翼杀手》一样,人们慢慢才会意识到它的好。

>>>>被历史隐去的“真相”(本节涉及剧透)

马达邀请雷德利·斯科特另一个原因是他会拍女性,准确说是独立女性。 《最后的决斗》女性意识聚焦于第三幕:玛格丽特口中的真相。

第三幕气氛陡然一变,如惊悚片般压抑、危险。 戳破谎言,刺痛真相,把话语权交予在历史中神隐的受害者。

序幕“真相”二字停滞强调,暗示这个版本最接近导演心意。

玛格丽特的回忆里,她和骑士的邂逅并非一见钟情。 父亲和骑士把她当作商品一般讨价还价。骑士娶她是为了传宗接代,看中了她身强体健,而且“多产”。

玛格丽特的回忆里,骑士和乡绅都没有主动握手言和。 她并不相信乡绅,但为了维护丈夫交往,不得不假笑以示友好。

玛格丽特被强暴了。他向丈夫指控乡绅的暴行,态度坚定,语气坚决。 丈夫却扼住她的喉咙质问:他逼你的吗?你没有挑逗他吗?你不能跑吗?丈夫却气急败坏跳脚咒骂:这个人只能对我做恶吗?丈夫关心的不是玛格丽特受的委屈,而是他自己的荣誉和颜面。

玛格丽特的回忆里,还有一场并未被他们提及的审判。 身怀六甲的她站在法庭,没人相信她的遭遇,每一个问题都令她窒息:

你不是倒贴吗?你享受强暴过程吗?你不会是做梦吧?贵族说:强暴不会导致怀孕,这是科学事实。

国王同意举行决斗,交由上帝裁决判断。但如果骑士战败,则代表玛格丽特做了伪证,要被活活烧死,烧二三十分钟。

看懂没?

这场决斗,一边是乡绅的名誉,一边是丈夫的颜面,却没人关心那个女人寻求的真相和所受的屈辱。

就连胜负真相,都交由“上帝”决定,何其讽刺?何其悲哀?但为了讨回公道,玛格丽特只能寄希望于这场荒唐的决斗,赌上她自己的性命和未来。

决斗中骑士和乡绅在泥浆中扭打成一团,为尊严而战的他们彻底丢了体面。

观众山呼海啸的叫好声如同一场狂欢,享受这场关乎尊严和荣誉的较量。

而真正的受害者玛格丽特被晾在一边,冷冰冰注视,流下一行热泪

后现代的框架里,一切革命史都变成个人史,铮铮历史即是人性渡轮

历史如卷帘门般轰隆隆在时间轴上开开合合,普通人只配听个响,然后等着落一头的灰。

《最后的决斗》在重现风土人情,金戈铁马之余,它强调历史的游戏规则。

令观众正视被历史淹没的荒唐,荡气回肠的荒唐,无可幸免的荒唐。

男人被空洞的“骑士精神”蛊惑,效忠于权谋、荣誉以及虚荣。 发起决斗的国王,只是一个好凑热闹的孩子。场下的战士为了虚无缥缈的“面子”而搭上性命,也只是国王茶余饭后的消遣。

女人因贫乏的“伦理纲常”迷信,服务于耻辱、奉献以及牺牲。 骑士母亲责备玛格丽塔多事,为什么要怂恿儿子为公道卖命:“真相并不重要。我也被强暴过,但是我反抗了吗?没有!”她们什么都明白,反而因忍辱因忍辱负重荣幸,自觉隐藏真相幕后。

《最后的决斗》就是在提醒观众被决斗背后被历史隐去的“真相”:

载入史册的决斗无关乎尊严、权力、财富或是荣誉。 被架空的,被物化的所有人都是这场“决斗”的输家。

决斗无关胜负,人性满盘皆输。

《最后的决斗》,只愿是最后的决斗。

标签: 大牌云集 口碑爆了 票房却血本无归? 骑士_娱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