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关注 > 北影节开始前,先给自己补补课

北影节开始前,先给自己补补课

时间:2021-09-15 13:30:06 来源:互联网

罗杰·伊伯特

罗杰·伊伯特和他的电影世界

文 | 卫西谛

2016年底我开始了为期一年的电影写作项目“和电影生活在一起”。花一整年时间去专门重温电影史上的杰作。简而言之,也就是365天,每天看一部经典电影,并且每天写一篇观影日志。彼时我已经从事电影写作近20年,发现我要表达的感受都已说完,而电影似乎再也没有给我带来更新的东西。于是,我几乎放下所有工作,专门花费一整年回头去看,曾经让我为之惊异、为之感动的经典作品。

当时有两位美国影评人启发了我的这个写作项目。

一位是《纽约客》的影评人大卫·丹比(David Denby)。1991年,48岁的大卫·丹比回到30年前曾就读过的哥伦比亚大学,在课堂上重新学习了两门人文课程。他花了一整年的时间,重读了从荷马、柏拉图到康拉德、伍尔夫的经典之作,并写成了一本名为《伟大的书》的书。大卫·丹比以此来解决他“已经不知道自己还知道什么”之类的知识分子的焦虑。

另一位就是《芝加哥太阳报》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1997年,他开始在这份报纸上开设双周专栏,以较长的篇幅来回顾过去的经典老片。他发起此举的目的,可不是解决什么自我的中年危机,而是对当时的年轻人已经不看黑白片,也不知道布努埃尔、布列松或小津安二郎而感到忧心忡忡。他对电影有种最赤诚的爱。

罗杰·伊伯特

罗杰·伊伯特此后在《芝加哥太阳报》上刊载的专栏,日后结集成了厚厚的《伟大的电影》三册书。我在“和电影生活在一起”的一年中,总共浏览了两三百本电影类书籍,包括评论集、导演传记、电影史等等,但最常翻阅的就是当时已出版的中文版《伟大的电影》第一册。在“每日一篇”的高强度下写作,时常会引发自己的焦虑与倦怠,而只要翻开这本书,就总看到伊伯特优雅、温和地不停谈论他喜爱的经典电影,难免大受鼓舞。

伊伯特告诉你这部影片因何伟大;告诉你这部电影的创作者们都有哪些过人之处;他向你描述这些电影最令人赞美的瞬间时,也会注意不剥夺你自己观影的乐趣;当然他资深过人,时常说起这些电影幕后的逸事;更重要的是他理解人的本性,并以此为准绳引导我们去接近那些晦涩作品。

他热爱他的事业。即使在他癌症晚期、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仍然艰难而愉悦地不断观影和写作。他在自己最后一篇博客中向影迷们告别,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仍然在短文中闪现。他写道:“癌症复发把我困在医院多日,不免令人沮丧,所以有时我会写疾病带来的软弱,有时我会描述好电影怎样让我精神焕发。”

01.

伊伯特和他的事业

在新近出版的中文版《伟大的电影》第3册中,我读到了著名的电影学者大卫·波德维尔写的序。他高度赞美罗杰·伊伯特的成就的同时,也准确地指出:“伊伯特是第一位真知灼见并非来自书籍文化,而是来自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媒介的作家——他的见解深深根植于电影之中。”

标签: 北影 开始 先给 自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