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关注 > 冯小刚凭什么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导演?他的背后隐藏两位真大佬?

冯小刚凭什么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导演?他的背后隐藏两位真大佬?

时间:2021-08-28 16:00:04 来源:互联网

二零零四年,冯小刚在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中客串了鳄鱼帮的老大一角。虽然出镜时间短,但留下了这句至今让人难忘的“还有谁”?这三个字不仅仅是电影剧情的需要,更是冯小刚对自己前半生寄人篱下,饱尝心酸的发泄。

一九五八。冯小刚在京城出生了,大家想要在胡同里长大,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很高的学历。虽说靠着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北京军区的文化单位。但那只是一个不被人关注的小美工,每天帮着剧组的人跑跑腿,干干杂活,成了日常生活。

这样的日子谁也熬不住。但他知道,如果想成为人上人,就得先挤进大院子弟的圈子。拼了命的往上爬。但说实话在那个年代,有梦想的人,一抓一大把,能不能成功可不是自己说了算,最重要的是得看老天爷舍不舍得帮忙。

在八十年代初期,刚满三十岁的冯小刚碰到了自己的第一个贵人郑晓龙,此人是业界顶尖大佬《金婚》《甄嬛传》这些电视剧。都是郑晓龙捣鼓出来的。而冯小刚知道后,虽然是对其尊敬有加,靠着自己嘴甜的优势,很快跟他打成了一片。

然而到了一九八六年。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当时的冯小刚跟着郑晓龙在海南拍戏,在闲暇之余讨论起了王朔的小说,看完之后,二人给出了同一个评价。真特么孙子,这不是骂人,而是赞叹。

在八十年代中期,无论是文艺圈还是影视圈,王朔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说实话,如果没有,他也就不会有京圈的两个字。当年由李雪健主演的电视剧《渴望》风靡全国,而这部电视剧就是王朔跟郑晓龙一块捣鼓出来的。

而冯小刚得知郑晓龙跟王朔有交情。就一直鼓动他想亲自见一见这个京城老炮,毕竟像这样的大腿在圈里可不多见,扛不住冯小刚的软磨硬泡。在一九八六年夏天,郑晓龙带着他从海南一路杀到了首都。

而见了面之后的冯小刚只能在一旁尴尬坐着,毕竟自己肚子里那点墨水,在他们面前根本不够看呐。但冯小刚总是有办法让这些大佬记住自己。再见到王朔之后,冯小刚就一直在旁边端茶倒水,之后还亲自下厨给他们做了两个菜,一个是酱猪蹄,另一个是椒麻鸡丝。

就这样一来二去之下,王朔首席小弟这个帽子就戴在了他的头上。有人曾问过王朔,既然你这么讨厌他,为什么天天跟他一起玩?王朔回了一句。假如一个人天天拍你马屁,你不能跟他急吧。

随着跟王朔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冯裤子的这个称号也是越来越响,但冯小刚并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和嘲讽。因为在那段时间里,他的眼中只有四个字,出人头地。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郑晓龙找到了王朔,二人想合力攒出一个有内涵。有文化品味,却能被大众乐于接受的喜剧。虽说事儿已经定下来了,可剧本儿还没人写。为此,王朔将当时圈内最顶级的几位编剧请到了北京。

而冯小刚得知自己大哥接下大活了,更是主动为其忙前忙后在之后的半年时间里,他们将剧本改了又改,台词更是一删再删。而演员阵容更是豪华,葛优、张国立、英达、李成儒、梁冠华这些日后独霸一方的大佬,都曾在其中出任角色。

终于在一九九二年,他们将这部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山鼻祖《编辑部的故事》搬上大荧幕。可以说,当年这部电视剧所造成的影响丝毫不亚于西游记。经此一战,冯小刚算是支棱起来了。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他跟郑晓龙在美国指导姜文的电视剧,跟王朔一起搞电影公司。在那几年时间里。过得相当滋润。然而好景不长,冯小刚就迎来了致命性打击,因为自己的大哥做事太过高调,引来了各方势力的打压。

而合拍的三部电影也全都被毙了,投资商也全跑了。最后王朔实在没招了,就给冯小刚留下了一句话,他们是冲我来的,你有机会活。别跟我一起死,说完转身去了美国。

还是那句话,树倒猢狲散,王朔一走,冯小刚的地位骤然下降,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特意照顾冯小刚。仅仅过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的事业再次迎来了转机。由于受到电视剧冲击,电影行业已经跌落到了最低点。上影西影这些国营制片厂都得靠着借债过日子。

为了挽救市场,韩三平找到了冯小刚,想让他拍点老百姓喜欢的东西。随后冯小刚就自己做主将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成《比火还热的心》正式开拍。为了这部电影,冯小刚算是彻底活出去了,不收钱,零片酬只拿票房收入分账。这基本是在拿自己的后半辈子职业生涯所赌注了。

一九九七年,这部由冯小刚指导的电影上线了。为了吉利,他把电影名字改成了一个更容易被大众记住的名字《甲方乙方》在这一年,冯小刚狂揽三千六百万票房,之有冯小刚给王朔送去了五万块钱的版权费。

王朔直接就把钱扔了,并留下一句不是钱多少的事儿。成王败寇。自此开始,冯小刚的名字越来越响,而王朔逐渐被人遗忘。

二零零四年,在电影《天下无贼》的发布会上,冯小刚发现有记者将自己的家庭住址登到报纸上,他直接在镜头面前破口大骂,这是他进圈以来第一次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愤怒。

从这一刻开始,他冯裤子的称号就转变成了小钢炮。从记者到网友,再到王首富。冯小刚频频开炮,仿佛需要将自己之前所需的委屈和谩骂全都还回去。不仅如此,在某次颁奖典礼上,他还把小品王赵本山调侃了一番。可赵大爷也不惯着他上台,轻轻用手抚摸了他的右脸颊。

其实冯小刚敢做出这一系列的事的原因很简单,背后又有靠山了。一九九七年靠着甲方乙方一炮成名的冯小刚顺势被华谊兄弟收下。在之后的一九九八至二零零三年之间拍了多部喜剧片,都拿下了傲视群雄的票房。而那时候的冯小刚也尝到了赚钱的甜头。

但说实话,那几年他还没有完全从一个导演转变成商人《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这种受束缚极大的题材,冯小刚宁肯砸钱也要去做。看来心里还是有点坚守的。

虽说拍出来的电影让很多观众不太满意,但敢拍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然而啊已经被资本裹挟的冯小刚并不能跟之前一样去自由挥洒了,他得想办法去养活自己背后的金主们,所以最后才会弄出了《私人定制》和《非诚勿扰》这样的喜剧电影。

其实那几年冯小刚因为票房虚高。没少受到议论,不仅是观众,那些圈内大佬也都曾看过。没有争论,没有辩解。用插科打诨的方式来消除外界对自己的敌意,作为一个从底层一步一步爬上来的草根,该怎么去说话?他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

其实纵观冯小刚的前半生,就像一部超越出身的奋斗史。他羡慕那些与生俱来拥有财富和选择权的人,但也从没有否定过自己的出身和过往。当年落魄的冯裤子,也做过六爷的位置。看似呼风唤雨。搞来搞去,但最后剩下的不过是一地鸡毛。

如今已经六十多岁的他开始渐渐放低姿态。对于之前的恩人王朔,他的电影中让葛优。对自己说出心声,之后二人冰释前嫌,对于观众的骂声,他也从之前的垃圾观众转变成了您花了钱骂几句出气都是应该。

不可否认,看看他的冯氏喜剧在电影界的分量,但这些荣誉仿佛都只停留在了那个时代。虽说如今他的身上,还存着点老炮精神。但迫于各方牵制,他再也没有机会去展现了,最后只能灰溜溜的穿上当年的那条裤子,做回那个欺下媚上的俗人。所谓人生。大概就是这么一种玩意儿。

标签: 冯小刚 导演 真大 两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