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关注 > 《小伍哥》电影投资探讨中国影视工业化从智能制作开始

《小伍哥》电影投资探讨中国影视工业化从智能制作开始

时间:2021-08-09 12:15:06 来源:互联网

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常务副秘书长刘正山曾如此感慨。类似的观点在业内已经广泛存在,简单来说:中国目前影视行业整体的制作水准,与它的投入是不相称的。

制作一部影视作品,面临的往往是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而与之相对的,国内影视从业者每天都在面对的现实是:电影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前期筹备、片场拍摄、剧组管理、映前宣发等多数环节,虽然一直在强调标准化,但实际距离标准化流程管理还有一定的距离。

换句话说,无数个“手工匠人”活跃在中国影视行业千亿市场的基座里。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韩国影视行业积极与全球影视供应链接轨、大力推广影视工业化,近年来韩国在类型电影和奥斯卡等国际大奖中已经成就了多个高光时刻。

而韩国影视工业化的契机,源自于其外向经济模式:韩国国内市场不大,如果电影、手机生产出来只面向国内消费者,无法将价值最大化。因此无论是技术、消费产品还是影视作品,韩国都在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与执行,使之能够全球通用。

得益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一方面是,内向经济又使行业没有很强的意愿与国际产业链接轨;另一方面,“出问题了用人力就可以填补”掩盖了标准流程不统一的事实。过去十年影视行业蓬勃发展形成了行业对基础人力的依赖,从而忽视了工业化的升级。

当行业上升空间受限、进入瓶颈期时,影视工业化的不足正在逐渐暴露出来: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逐渐发现,大家都在疲于处理上映之路中的种种不规范、超时超支、临时改剧本等问题;转嫁到观众身上,则是作品质量多年不见长进,要掏的钱却越来也多。

此时,对那些有志于创作更好作品的从业人员来说,“要工业化”已经成为了他们共识,呼声也愈加强烈。

而相比影视工业化背后的诗与远方,对这些有志的从业者们而言,面临的问题则更加实际:虽然行业内就已经出现了“要工业化”的共识,但在影视盈利难的大背景下,大家很难承担得起试错成本,如何开始第一步、标准如何统一依然是个难题,工业化也就很难进一步推广。

“作为连接创作者和观众的枢纽,平台更有能力承担起行业投入、试错的成本。”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认为,平台更了解观众口味的趋势,也有着更加明确的发展目标:“当主要视频平台形成共识,影视工业化的推动将会更快。”

除此之外,平台建立工业化的优势,在于其可以不一味照搬“好莱坞模式”,而是结合自身技术实力,摸索更适合国内产业的道路,建立一套中国自己的影视工业化体系。

比如,虽然影视工业化在国外更加成熟,但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依然处于初期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先进数字技术用于制作端,可以说我们和国外还处于同一起跑线。

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在股东信中,龚宇将国内影视工业化分为“行业规则重构”和“智能制作”两部分,并将“智能制作”视为了推动影视行业发展的重点:

“过去我们喊了20多年,只能在产业结构上想办法。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这次有了先进的技术创新的工具。”他说:“所以我们这次重提,里面有新意。”

标签: 小伍哥 伍哥 电影 投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