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赌失败的冯小刚,票房坚挺的张艺谋
冯小刚赔了,冯小刚赚了,冯小刚老了。
我说的是冯小刚对赌失败赔偿华谊2.3亿的事。
5月2日,据多家媒体报道,冯小刚因为多次对赌失败,需要赔偿华谊兄弟业绩补偿款,合计2.3亿元人民币,但在经历了郑爽1.6亿片酬事件后,网友们纷纷调侃,“才一爽而已,小意思”。
2.3亿,实际上是两次对赌失败的钱,早在2018年,东阳美拉实现的净利润近0.65亿元,低于业绩承诺1.32亿元,冯小刚要赔付未达到的业绩款0.67亿元,加上冯小刚与华谊兄弟的“对赌协议”于去年再次到期,冯小刚未能实现当初约定的盈利额,需向后者赔付1.68亿元,总共需要赔付华谊2.35亿。
但财经博主很快就算出,算上2015年冯小刚获得10.05亿的并购款,就算赔了这2.35亿,冯小刚赔完还是赚了,而且是赚了八亿。
看起来是个老百姓并不熟悉的影视圈对赌游戏,但我们认为这并不是这个故事讨论的终点。现在很多网民质疑当初华谊对冯小刚公司破10亿的估值从何而来,一家新公司值这么多钱吗?但这其实是个复杂又令人慨叹的电影故事,现在的年轻人也许已经不知道冯小刚电影当年的威风了,但放在当年来看,这个估值可能的确值。
在将近15年的时间内,冯小刚都是中国电影市场最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导演,他拍什么,中国观众就爱看什么,甚至他的口味,就是中国观众好的那一口,
截至2010年,冯小刚依旧是国产商业电影的领军人物。2010年及其以前,冯小刚这个名字在年度内地电影前十名的排行榜单中,出现了十二次。单是2010年,他就凭借《唐山大地震》和《非诚勿扰2》跻入年度票房榜单前五强。自1999年《没完没了》开启和华谊的合作,创造出“16部电影累计40多亿票房”的硕果,冯小刚电影曾是华谊引以为傲的杀手锏。
由此估算,如果冯小刚在签下对赌协议后,乘上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前进的列车,在一个票房动辄破十亿、二十亿、五十亿的时代,这是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吗?
问题是,没人可以永立潮头,从《一九四二》开始,冯小刚的电影就再也没进过票房排行榜前三。冯小刚签订赌约之后的几部电影,分别是《我不是潘金莲》、《芳华》和《只有芸知道》。而影片的票房证明,今日的电影市场,再非昨日的电影市场,今日的冯小刚,也非昨日的冯小刚。
而恰好在对赌失败消息传来的同一天,张艺谋导演的新片《悬崖之上》单日票房破亿,再度实现逆跌。
从这场对赌出发,以冯小刚为代表的老炮儿导演们如何逐渐失去市场,以张艺谋为代表的老牌导演又如何试图在中国电影代际交替中重新找回他们的观众,这或许是才是这个对赌故事在商业之外,另一个值得说的故事。
冯小刚赔了:对赌失败背后,落寞的票房王者
回到这场对赌故事的开头,东阳美拉2015年9月成立,2个月后华谊兄弟即高调宣布斥巨资收购。
而冯小刚兑现对赌承诺的第一炮,正是引发了一场口水大战的《我不是潘金莲》。
冯小刚当初在电影上映之际,又是写小作文、又是和王思聪开撕,怒指万达给的排片不够,这背后并不难看出冯小刚对于票房的在意,而最终影片票房4.83亿,也并不足以达到对赌的利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