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关注 > 终于等到了一部今年的佳作,我先给10分好评

终于等到了一部今年的佳作,我先给10分好评

时间:2021-03-23 20:15:11 来源:互联网

不得不说,《波斯语课》大概是2021年上映影片里,给我的最大惊喜。

即便是目前票房53亿多的《您好,李焕英》,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思想高度,都无法与之抗衡。这当然不是崇洋媚外的称赞,而是我们目前国产片,对于一部电影如何传递普世价值观,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

只可惜,《波斯语课》上映4天,票房勉强才过了一千万,又因为资格审查问题,没能参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但去年它在柏林电影节上的大放异彩,足以说明这部电影所具有的艺术价值。

对于二战题材的电影,已经看过太多太多,但真正能够载入影史的,却并不多,而我相信,这部《波斯语课》凭借过硬的故事内容,和站于全人类角度的思考价值,应该是可以挤进去的。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会想到艾德里安·布洛迪主演的《钢琴家》。

同样是关于犹太人被德国迫害的故事,同样是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同样是一个犹太人在生存绝境中的自我求生,不同的是,《钢琴家》是在城市的断言残币中求生,而《波斯语课》是在德军的集中营里求生。

一个稀里糊涂被抓的犹太人吉勒斯,在车上用面包换了一本波斯语的书籍,没想到,这本书居然成了他的救命稻草,因为集中营的某个上尉,正好需要一个会波斯语的人,于是,不懂波斯语的吉勒斯为了保命,只能硬着头皮自创一套语言来应付上尉。

所以,这部电影是基于“谎言”的故事,但是,吉勒斯的这个谎言,却让他见证了集中营一个个生命的逝去,以及人性泯灭的不自知,比如,本来梦想成为大厨的上尉,他加入纳粹的原因,居然只是因为看到纳粹的衣服和抽烟的姿势帅。

那么,这个只是属于后厨管事,并没有杀过人的上尉,就应该被原谅吗?

答案是否定的,罪恶的划分,并不只是用一种外在的暴力表现区分,它同时还包含所谓的平庸之恶。这个上尉明面上无所作为,潜意识却早已认同,他的这种苟且想法,让他成为了罪恶的帮凶。

看这部电影,我全程都在为吉勒斯提心吊胆,毕竟,每天得编造几十个单词,不仅只是教会上尉发音,还要随时面对上尉的抽查,而他有一次,就因为说错单词而被暴揍并发配到采石场,幸亏垂死挣扎中还不忘嘟囔着自己的自创语言,这样才博取上尉信任换回一条命。

我突然发现,这部电影真正的价值,不仅仅不在于展现纳粹的罪恶,更多地让纳粹也拥有了人类共同的情感。

当我们内心对他们产生某种莫名其妙的同情心,比如,对于那位一直蒙在鼓里的,最后被发现根本没有学到波斯语而发狂的上尉,然后,在带着这种同情心反过来看他们的暴行,就会觉得越发的深刻和令人发指的残忍。

所以,《波斯语课》的重点在于刻画德国军官,这个上尉得知冤枉了吉勒斯,他会像个犯错的朋友一样,偷偷塞给肉罐头作为补偿,还会拿自己穿不下的衣服给吉勒斯。

他甚至会用自己学到的所谓波斯语,来畅想美好的明天,以及憧憬着自己未来的爱情。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他口中所谓的波斯语,是一个个已经失去的鲜活生命,吉勒斯用这些犹太人的名字编造了一套语言,而这个上尉却想用这些语言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以及试图获取未来更好的生活,是不是觉得非常讽刺?

当上尉最后一次行使自己的职权,带着吉勒斯一起逃离集中营后,上尉居然对着吉勒斯说,自己不是杀人犯,吉勒斯质问着,负责让杀人犯们吃好喝好的人,真的无辜吗?

的确,你可能不是拿刀的那个人,但是,你却为拿刀的人提供了拿刀的环境,而你通向苟且生活的路上,铺满了犹太人的尸体,对于罪恶没有制止,甚至间接地参与其中,这本身就是一种罪恶。

我突然觉得鲁迅的文章真的非常具有时代意义,他某篇杂文里写着的,那些谈笑风生中看着外国人砍自己人脑袋的旁观者,甚至为此还欢呼雀跃,这些人和这个上尉其实是同一种人,陷入罪恶后,自以为隔岸观火,却不知已然成为了罪恶本身。

这部剧最大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平庸之恶”,而陷入“平庸之恶”的人,又是如何被一步步吞噬掉人性的。

这本来是个哲学命题,却被一部电影通俗地讲述了出来,猛然一惊的同时,只感觉后背发凉,在道德崩塌和法律亵渎的当下,我们是否也是陷入到了“平庸之恶”当中了?

很奇怪,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居然还想到了《觉醒年代》这部剧,大概,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和张桐饰演的李大钊,就是把当时陷入“平庸之恶”的中国人,一点点唤醒并拯救出来,这样,才造就了今天的新中国。

当电影结尾,吉勒斯含着热泪把2840个人的名字念出来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来说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哦

标签: 终于 等到 今年 佳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