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制作不配高票房?50亿的《李焕英》赢得了票房,赢不了人心
迄今为止,我依然记得看小说《诛仙》时的那种感动和对人性的反思。
小说里,九尾天狐小白对鬼厉说道:“噬血珠是天下第一等凶煞之物,而噬魂棒是由它和摄魂血炼而成,你拿着这天下第一邪器,恐怕命不久矣了。”
鬼厉道:“你说错了,噬魂不是天下第一邪器。”
而后他一指自己心口:“天下第一邪器,是人心!”
多年后,我才明白,不止在小说中,现实里的人心也是这般难测。
就在一天前,《李焕英》票房正式突破50亿大关,踏入了电影票房50亿俱乐部。这部春节档黑马一黑到底,顺利超越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独占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亚军,离第一的《战狼二》也不再遥不可及。
不止票房丰收,《你好李焕英》的口碑也算得上非常不错,以严苛著称的某瓣给它评了8.1的高分。只可惜,它赢得了票房,赢得了口碑,独独赢不过人心。
就在春节档的前两天,尚无黑马迹象的《李焕英》所遭遇到的种种不公,正让人对人心二字的认识,又更深一层。
经历得多了,你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想看你笑话的人,永远比真心盼着你好的人,要多得多。
2月19日,开心麻花的新作《超能一家人》官宣定档2022年大年初一。在一众期待的评论中,有一条特别友好的评论:
我猜这是因为沈腾和贾玲关系好,不想和她在今年打擂台,所以给挪到明年去了。
是啊,春节档的电影会互相打擂台,这条评论虽然温情,但却无意间揭示了另一真相:春节档的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你的排片多了,我的就少了,你票房高,我就可能票房低。
而对前往影院贡献真金白银的观众来说,最好的竞争自然就是神仙打架,你拍的好,我也拍的好,这样观众虽然会难以取舍,但电影的质量一定对得起春节档。
而最差的竞争是什么?
春节档前夕,《李焕英》遭遇了。
临近上映,一条条莫名其妙的通稿几乎在同一时间突然出现。
“李焕英涉嫌抄袭”、“渣男陈赫是男主角”、“沈腾是假主演,其实戏份很少”……一篇篇稿子读来,至今令人细思极恐。
所以,如果观众够细心,你可以发现《李焕英》在春节档前二天的排片和票房,并不高。
那是因为,许许多多的观众被这些稿子影响,对《李焕英》失去了期待。
评价一部电影,最好的方式,就是听一听观众的声音。
除非你确实拍得太过高深,拍出了观众看不懂的后现代主义,否则,观众的欢呼与嘘声,便真的是衡量电影质量的不二法则。
第三天开始,《你好李焕英》的口碑不胫而走。无论是影评人,还是普通观众,都自发组成自来水,铺天盖地地宣传《李焕英》。一夜之间,《李焕英》“活”了,很快,票房和排片大幅增长,成为了春节档最亮眼的一部电影。
这是它应得的,但不代表它没有被中伤过。
中伤还没有停止。在《李焕英》凭借口碑逆风翻盘后,很快,影院里又出现了一起事件,有人盗摄了《李焕英》并迅速传播出资源。
盗摄这种事情,春节档的电影几乎都经历过,《人潮汹涌》经历过,《唐探三》也经历过。唯有《李焕英》的情节好像特别严重,传播的资源特别多。
传播的越多,也就意味着越多人通过资源看过,便也不用再去影院,便也不会再助力票房增长。如此可怕的传播范围,令人不禁埋下了这一深深的疑问。
而比传播资源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来自于各官方的剧透,明晃晃而不暗戳戳,但思来令人倍觉不适。
似乎,有人不想要《李焕英》好?
最令人讶异的,是明明身为一个导演,有人却如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