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的成功打了谁的脸?科班导演们该反思了
贾玲,在之前没有导演过任何作品,甚至连电影演员也不是的小品选手,却在第一次出手就拿下了中国最重要档期里的口碑冠军,甚至极有可能成为票房冠军。 这无异于,一位篮球选手在休赛季参加了足球比赛,却意外捧杯夺冠,这难道不是在打所有足球选手的脸吗?
也许会有人说,今年春节档,国内几位大导如张艺谋、冯小刚、姜文等等都没有作品上映,所以竞争并不激烈。对此,我要沿用刚才的比喻,难道足球还要派最顶尖的选手才能打败一位篮球选手吗?当你在用这个理由反驳的时候,就已经承认了失败。 看到贾玲的成功,有时我会在想,到底什么是电影? 有人说电影是影像的艺术,有人说电影是文字的具现化,但在我看来,电影就是在讲一个故事。
豆瓣上的一句热评,直到现在看到仍有感触—— 你以为你已经很爱很爱妈妈了,但妈妈远比你想象中更爱更爱更爱你。贾玲并不是因为想当导演,才去拍《你好,李焕英》,而是因为想把母亲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才去当一名导演。
相比于有些就奔着赚钱去的导演,贾玲更像是抱着一种“不亏就行”的心态,因为她只想把自己心心念念的故事给拍出来。 在电影拍摄手法上,《唐探3》是完全胜过《你好,李焕英》的,贾玲作为导演,她的电影语言和表现手法比陈思诚稚嫩许多,每场戏的节奏和调度比起电影,更像是一幕幕小品的拼接,剧情也显得空洞,在观看结尾回忆反转的部分,几个桥段是完全割裂的,贾玲完全可以拍的更加完美。这部剧能够大卖,胜在真诚!正如岳云鹏点评《你好,李焕英》小品说的那样:“好的作品,它没有在挠你,没有在抓你,它就是慢慢地刺你的心。” 正是因为母女间的这份简单、纯粹、诚挚的情感内核触碰了人们内心柔软的地方,打动了千万观众。说明观众从中产生了同频与共振,电影中穿越时空的对话,其实是母亲与女儿内心的照视,在穿越、回望的艺术形式中诉说真实心愿,把现实生活中羞于表达的感情淋漓呈现。在很多看不到的地方,妈妈的爱也一直都在。正因为初心的纯粹,才能把最大的感动带给观众。
反观《唐探3》,越看越发觉得陈思诚在把观众当韭菜,一茬接一茬的割,硬广植入,网剧客串,续作彩蛋,整部电影看下来就俩字—— 圈钱!
烂片横行的时期,看腻了那些油腻的作品,一部真诚的作品就凸显优势了。悲哀的是对其他捧流量抢快钱的作品,竟然成为市场和资本割韭菜的利器。悲哀的是,一个非专业导演,竟然可以仅凭赤手空拳的真诚,打倒那些所谓的“拳头师”。如果现在那些“专业导演”能出几部真诚的作品,不把观众当韭菜,李焕英也许不至于这么“成功”。换句话来说,中国科班导演会不会走错路了。毛主席说过,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科班导演们是不是已经脱离生活,追求国外的认同而脱离本国实际?《你好,李焕英》并不是一部合格的贺岁剧,但就这样一部片子成为了春节档的票房冠军,这是中国科班导演该去反思的问题,他们会不会走错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