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关注 > 为《刺杀小说家》正名,在特效上,最接近好莱坞水准的一次尝试

为《刺杀小说家》正名,在特效上,最接近好莱坞水准的一次尝试

时间:2021-02-23 04:15:08 来源:互联网

贺岁档几部国产大片上映不过数日,豆瓣上的评价已日趋两极化,特别是《人潮汹涌》和《刺杀小说家》两部电影,喜欢的影迷们连连称赞,不喜欢的则把它批的一无是处。

客观来看,这两部电影离优秀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但把它说成一无是处却实在有些过分,特别是《刺杀小说家》在文学影视改编和特效技术运用上的努力足以让这部电影在国产电影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小说到电影

相较于电影中的层层铺垫,原著小说的主要情节其实更加简单。

故事的开头,主人公“我”在失去女儿多年后,为了能够有钱去北极看北极熊而受雇杀人。但是在与小说家进行交流后得知小说中也有一个小女孩和他的女儿有着同样的名字,便很平淡地放弃了杀人的念头,甚至还鼓励小说家不要放弃自己的创作,整个故事到此便结束了。

如果完全按照小说情节进行改编演绎,那么电影中的故事剧情和人物动机便会显得十分单薄,且原作中许多留白的地方在电影中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观感。

在小说原作中,穷困潦倒的小说家虽然热衷于文学创作,但是因为挣不到钱,所以只能靠母亲养活。

而他小说《心脏》中的主人公久藏也和他一样,因为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只能靠母亲养活,他后来之所以踏上复仇之路完全是为了自己的母亲。

到了电影中,为了使人物动机变得更加合理,并加强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的联系,小说家路空文所创作的这部《弑神》小说完全是现实人生的映照。

现实中的路空文是一个老大不小却依旧穷困潦倒的啃老族,当然他和母亲之所以会沦落到如今这步田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亲的突然离世。

路空文的父亲曾经是如今成功企业老板李沐的好友和创业搭档,但是却在一起的意外事故中离奇身亡,活下来的李沐成为了众人皆知的成功人士,死去的路空文父亲则无人问津,他们母子多年来更是艰难度日。

对眼前的残酷现实无能为力的路空文只得在无边无际的内心世界徜徉,并将生活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自己的小说身上。

可以说,相较于小说中语焉不详的描述和设定,电影对故事剧情进行了由虚向实的改编。

对原著党而言,这样的改编或许会有些让人失望,毕竟原著中的多处留白其实是富有深层意义的,而电影将小说中的抽象意象进行具体化描摹使得原著作者费尽心思营造的深层内涵和诗意氛围消逝不见。

但是对于此前没有接触过原著小说的大部分观众而言,电影对原著的改编同时又是合理的,毕竟小说故事中恰到好处的留白在电影中更有可能会成为故事剧情的一处败笔。

比方说在小说原著中,李沐、屠灵这些角色几乎没有太多的刻画,相较于第一视角的“我”和始终没有放弃小说创作的小说家而言,前面这两位角色只是故事背景或者故事正式开始前的铺垫。

但是在电影中,这两个角色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他们,失去女儿的关宁也不会就此踏上杀人这条路,更不会在故事结尾与日思夜想的女儿小橘子重逢。

正如关宁在电影中所象征的是永不放弃的希望和信念,李沐在电影中扮演的是人性的另一面,象征着永无止境的贪婪和欲望。

寻女

可能在许多外人看来,既然小说的创作者是小说家,那么小说家自然对他笔下的人物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并且能够决定自己笔下那个世界的发展走向。

但是事实却是,虽然小说的确是由小说家创作的,但是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却并不完全是小说家说了算的。

在很多作家的访谈和回忆录中,我们都能看到,随着故事的发展,那些原本完全由小说家控制的人物角色也会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并且好像能够在故事中“活”过来,反过来对小说创作者乃至现实世界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在文学创作中有这么一个说法,小说世界和现实世界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处于一种共生关系之中,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连接。

路阳通过《刺杀小说家》将这种设想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现在了亿万观众面前,并且回答了那个许多人童年时候深藏心底的疑问——小说真的能够改变现实吗?

标签: 刺杀 小说家 正名 特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