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小时22亿!陈思诚走了一步险棋,用票房证明这场豪赌:赢了
40个小时破22亿,陈思诚赌赢了。
8年前的陈思诚或许不会想到,自己在泰国曼谷撰写《北京爱情故事》的间隙中,因为跑步时一念之间的想法,让自己成为第一商业IP的掌舵人。
“咱们国产的影视题材,包括文学作品,一提起神探就是包青天、狄仁杰,没有现代的神探形象, 我特别希望创造出一个属于我们中国的组合。”
而后不久,在陈思诚的笔下,这对猥琐大叔+小鲜肉的侦探组合应运而生,也顺势开启了陈思诚商业片之王的时代。
大年初一,春节档拉开帷幕。
《唐探3》连同《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等七部电影群雄逐鹿,可早在钟声尚未敲响的时刻,胜利的天平就已经向陈思诚倾斜,而此刻的战局无非就是一场早就被规划好的历史,胜者已定——
《唐人街探案3》。
他是2020年春节档的预售榜冠军,他也是唯一一个坚守了整整一年,不管风吹雨打从未改期的战神。
浪费了一整年的宣发,吊了观众一整年的胃口,进行了一整年的冷静期。
结果《唐探3》如何?
2021年1月29日,春节档预售正式开启,从开闸那一刻开始《唐探3》便一骑绝尘,140分钟后,612万的票房里它占了442万,直接用数据占比证明:
王者归来,谁与争锋。
-预售破7亿。
-首映破10亿。
-40个小时票房22亿。
票房第二的《你好,李焕英》票房不及《唐探3》的一半,它以横扫千军的姿态称霸春节档,坐拥春节档的半壁江山,其他电影只能在《唐探3》的胯下苟活,搜刮骨头上的残渣。
某票房平台预测更是给出了55.9亿的票房成绩,剑指中国票房第一的《战狼2》。
(截止在发稿前,《唐探3》又破了23亿)
等了一年,煎熬了一年,被采访了一年,陈思诚赌赢了。
然而在票房席卷的背后,《唐探3》却陷入口碑危机,作为点评用户基数最大的电影,《唐探3》的豆瓣评分开局6.8分,而后在一天内就掉了0.7分,到现在更是跌破了及格线——
5.9分。
对比其它同期电影,这个吆喝声最大的,反而是“质量最差”的。
有意思的是,在28万人参与评价的这个庞大人数中,对于该电影的评价并没有一个固定方向,而是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
有的打好评,说它:欢乐、好笑、制作精良、诚意十足。
有的打差评,说它:敷衍、割裂、癫狂聒噪、哗众取宠。
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呼声背后,正是《唐探3》最大的特点,也是陈思诚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为何《唐探3》的评价如此?
用一句电影台词总结来说就是:
你看到的,都是“陈思诚”想让你看到的。
且听我慢慢讲解。
《唐人街探案3》
我是初一看的该片。
一、
因为《唐探3》,平日冷清的电影院难得如此热闹,一向包场看片的我如今也要越过层层障碍,艰难地找到我的席位。
在热络与咀嚼的杂音中灯光骤暗,光柱打在银幕上印出鳞次栉比的人头阴影,随着视线的注视,王宝强饰演的角色“唐仁”也如同经受过疫情一般在睡梦中醒来...
——电影开始了。
电影紧跟上一集的结尾,唐仁与秦风来到日本,在野田昊的帮助下进行新的案件解密。
随着快节奏的剪辑搭配上超难调度的一镜到底,高亢的气氛直冲颅顶,光是电影的开场就足以让电影院内响起了不下5次的集体笑声。
(值得一提的是泰国功夫巨星-托尼贾的喜剧功底更是不亚于王宝强。)
而这便是《唐探3》最大的特点:
极具商业性。
不知道看过电影的观众注意没一个问题:本片几乎是10分钟一个段落,每过十分钟都会有关键性事件发生,掐点十分精准。
比如,电影用20分钟交代故事背景,30分钟便开始进入医院踏上解密之路,40分钟小林被绑架,50分钟时COSPLAY,60分钟闯过三关,70分钟时思诺、绑架犯相继出场。
节奏律动感清晰可见。
而这每10分钟之间还被塞满了大量的喜剧包袱。
比如医院那一场戏,黑帮、警察、侦探几方势力汇聚一堂,在身份的错位与平行中触发笑点,堪称《唐探1》中“齐聚阿香家”的戏份加强版。
电影院的笑声此起彼伏,连口罩都不能掩盖。
为了保持节奏性,本片的剪辑如同打了鸡血一般,除了刻意的镜头语言之外,基本上长度都不超过3秒钟,连唐仁一个打开手提包的镜头都要剪成三段。
再配合上高密集的喜剧包袱设计,光是这种包袱上的狂轰乱炸就足以憋坏膀胱。
好笑,超级好笑。
二、
此外,在雄厚的资金支持下,很多充满想象力的桥段也被一一搬上银幕。
飞机场的一镜到底、澡堂的黑帮背景板、涩谷撒钱、甚至连一个取钱的片段都用上了人海战术。
本片无论是场景、调度、群演、甚至是道具都是肉眼可见的奢华与开放,如果把《唐探3》比作一首歌,那么它绝对是一首格莱美级说唱。
高节奏、高笑料、高逼格。
看着唐人和秦风横跨整个日本的繁华地段,听着邻座停不下来的笑声,说实话,就光是电影的前半段就足以值回票价。
而到了后半段陈思诚更是大笔一挥,这几年唐探系列中出现过的角色轮番登场,思诺、林墨、LVY、Kiko、宋义...连《误杀》中演技爆棚的小女孩也来客串。
整部电影可以说是导演在完全不考虑资金情况下的畅想实现,每一个环节都是资金的熊熊燃烧。
三、
然而必须提的一点是,作为一部本格推理电影,《唐探3》的悬疑部分对比前作是相对薄弱的。
电影的主线虽然是Q部分和案件部分双线并行,但无论哪一方的情节都乏善可陈。
两个故事没有重叠性甚至说割裂严重,观感情绪缺少惯性,黑帮案件甚至在中段被遗忘,这也让长泽雅美在法庭上慷慨激昂的表演没有了代入感。
无论是Q还是女主,所有人都在自说自话,整体有些牵强。
形式上饱满,内容上匮乏。
而这或许是造就《唐探3》口碑两极分化的原因。
但抛开这一问题的表象,我发现:
这或许正是陈思诚想要的。
四、
得出结论之前,我先问一个问题,为何陈思诚执意要把《唐探3》放到春节档,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屹立不倒?
当然,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投资太高了。
电影是《复联3、4》,《八佰》之外全球第四部用IMAX摄像机拍摄的电影,这套摄像设备只租不卖,光是租金一个月就要600万。
此外,电影在中国、日本多地取景,全程实景拍摄,演员方面更是聚齐中、日、泰三国巨星,从王宝强到妻夫木聪,从浅野忠信到托尼贾,随便拿出哪一个来但当主演都绰绰有余。
(当然,还有那位“神秘嘉宾”)
据说,整部电影的成本高达13亿,回本线更是限定在了40亿。
除了春节档还真没有其他档期能担当如此大任。
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唐探3》必须在特定情绪下上映。
《唐探3》和前作最大的区别是故事性的削弱,136分钟的片长有超过一半的部分都是为了喜剧服务,欢快又闹腾,让人情绪高亢、乐在其中,与春节这一全国性假期下人们放松娱乐的心态不谋而合。
严格上来说,《唐探3》的喜剧形式甚至是有些过火的,然而在春节这一前提之下反而金风玉露。
多少人走进影院就为一笑,倘若能笑得前仰后合那更是不虚此行。
至于故事性什么的,就不太重要了。
而陈思诚很好地把握到了这一集体情绪,主动修改剧本的喜剧占比来迎合观众,无论是豪华的制作还是精彩的节奏都做到了无话可说,说它是电影院里的“春晚”都不足为过。
结语
在前作成功的基础之下,陈思诚铤而走险,扩大电影喜剧占比,拓宽观影受众,让自己的电影成为除了“春晚”之外的又一次属于光影的狂欢。
笑,就对了,大过年的,谁不爱笑呢?
《唐探3》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结果,而这个掌舵人就是陈思诚。
不愧是商业鬼才。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