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关注 > 那个北上十七年最懂内地的港片导演,拍出了最热血的中国女排

那个北上十七年最懂内地的港片导演,拍出了最热血的中国女排

时间:2020-09-26 18:32:00 来源: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企鹅号“肥罗大电影”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978年的曼谷亚运会上,作为球员首次代表国家队出场的郎平,一定不会注意到场下一个16岁的少年,更不会知道41年之后,一部以她为主线的体育电影将由这位曾经的少年执导,巩俐主演,并在2020年国庆档提档上映。

《夺冠》,导演陈可辛。

9月25日,电影开画首日,截至12时,票房已破3500万。

豆瓣短评中有人写道,看之前大家都已经知道最终我们夺冠了,但是陈可辛想让我们看到的,是30多年来女排姑娘们背后的心酸和来之不易。

以下是有关这位少年陈可辛的故事。

这是陈可辛到内地拍戏的第17年。从早期成功表象下的辗转迷茫,到从《中国合伙人》开始稳住阵脚,最近几年他执导和监制的几部内地现实题材影片在票房、口碑和社会影响上都表现不俗,爱徒曾国祥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导演。

他被认为是“北上”的港片导演中融入最彻底、最成功,也最懂内地的一个。

可17年前的陈可辛其实是下马问前程,那时他进军北美市场的《情书》被好莱坞乱剪一气平淡收场,本港市场萎缩,外乡受挫,许多北上的港片导演纷纷遭遇水土不服。

这不禁让人困惑,过去的17年,这个如今已经满头白发的少年到底如何做到这一切?

答案,还是要从陈可辛电影找起。

2007《投名状》 导演

打仗本身就是赌”

就像一个北漂的故事。陈可辛北上是因应市场需要而做出的改变。

港片的崛起是依托于中国台湾和东南亚市场,但到了1997年前后,港片在中国台湾市场的份额从40%跌至不到1%。而中国电影市场开始突飞猛进,陈可辛在一次访谈中回忆:2002年,我看到《英雄》的成功,原来内地可以是这么大一个市场。

2005年拍摄了《如果爱》之后,陈可辛事业重点转向内地市场。

与许多老牌港片导演不同,陈可辛出生在中国香港,但12岁随家人移居泰国,18岁到美国学电影,21岁返港,从导演生涯一开始,陈可辛电影就不是标志性的港片路数,而是一种多元文化交融的气象,他和曾志伟、李志毅创办的UFO电影公司,拍摄的《新难兄难弟》,都融合了港片与好莱坞电影。

2008年,主动融入内地大片时代的陈可辛,找来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组成超华丽卡司,开拍根据《刺马》故事改编的《投名状》。

那是他第一次拍大片。每天五六百个工作人员围着他,无数个问题等着他解答,但他“着实没有答案”。

最苦恼的是“打戏不知道怎么拍”。

陈可辛想要写实的武打场面,要求动作指导程小东不吊威亚也不要花哨的动作,可程小东的外号就是“威亚王”,代表作就是演员满天飞的《笑傲江湖》。

结果一场劫军粮的戏本来预计七天完成,硬拍了一个月。导演和武术指导都快崩溃了的时候,“功夫皇帝”李连杰进组了,他还是程小东的哥们儿,有他帮陈可辛“翻译”思路加撑住场子,动作戏才算顺利拍完。

《投名状》内地近2亿的票房和李连杰加冕金像影帝的成绩算是可圈可点,但影片本来势如破竹的票房走势,被另一部新片拦腰截断,这就是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该片最终以2.6亿位列当年的票房亚军,《投名状》第三。

陈可辛自己说被这匹票房黑马深深刺激到了。现在回头来看,这或许是陈可辛更深入理解内地市场的开始。

2009《十月围城》 监制

把最危险的地方交给我”

除了导演,陈可辛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是监制,到现在他一共已经监制了近三十部电影。包括李英爱主演的《春逝》、以及彭发、彭顺兄弟的恐怖片《见鬼》;而进入内地市场后,他2010年前最出名的监制作品是 2009 年陈德森执导的《十月围城》。

为了拍摄这个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浴血保护孙中山的故事,陈可辛找来投资,花费4000万按1∶1还原了清末的香港街头,但整个拍摄堪称艰苦卓绝。

首先是置景费严重超支,拍摄基地的老板雇人封了置景地,这又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先是演员超期,最后是导演陈德森抑郁崩溃,不得不回港休养……

监制的陈可辛只好自己亲自上,又叫来一大堆导演过来帮忙,包括已经凭《古惑仔》和《风云》声名大噪的刘伟强。

后来凭本片拿下香港评论学会最佳男演员的王学圻发现,本来只是帮忙的刘伟强在片场就像拍自个儿的片一样,还和陈可辛吵,“陈可辛,你这个不对”。

后来这部《十月围城》拿下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陈可辛举着最佳电影奖的奖杯说,感谢刘伟强导演。

最后大合影的时候,一群来帮忙的导演和陈可辛挤在一起,把整个颁奖舞台挤得满满当当,好像一家人。

再后来大家才知道,刘伟强根本没谈价钱就来了,拍完了就收了陈可辛一张1905年的10元纸币。据说价值数十万人民币。

2013《中国合伙人》导演

我们只有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陈可辛拍的这些大片都不差,但做起来却太费劲了。按照陈可辛自己的标准,他还没有踩中内地市场。

一直到2002年,他集合了黄晓明、佟大为和邓超的内地顶级小生卡司,开拍《中国合伙人》。这个改编自现实企业家创业题材的故事显然并不在观众认知的陈可辛电影体系内,此时他在内地最著名的导演作品,依然是《甜蜜蜜》。

但他找来了之前从未写过电影剧本的编剧张冀来写这个本子,并投入到这个故事。

《中国合伙人》最终卖了5.37亿,是陈可辛至今内地电影最高票房。这一年的金鸡奖颁奖典礼上,《中国合伙人》勇夺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三项大奖,他也成为第一个来自中国香港的金鸡奖最佳导演。

当时有影迷质疑陈可辛拥抱成功学,但编剧张冀从中看到的却是陈可辛一以贯之的东西:“表面上它讲了很多成功,但是它其实真的是在讲这几个人为成功付出的代价,特别是情感失落的代价,他们本身的童真失落的代价。”

回头看陈可辛作品就可以发现,对情感上的细腻刻画与时代背景的准确把握,其实一直是陈可辛电影最大的特点,无论是《新难兄难弟》中老港人守望相助的街坊情谊,还是企业家们矛盾又真挚的青春友情,都是陈可辛一直以来的拿手好戏。

也是以此为契机,陈可辛终于从不自觉裹挟其中的大片潮中脱身,回到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同时又可以在市场中有一席之地。

陈可辛说自己干了这么多年电影,这是第一次踩中市场。当年让他一举成名的《甜蜜蜜》,本港票房其实只有一千多万。

影片上映这一年,正是CEPA签订十周年,北上十年的港片导演终于第一次成功驾驭内地现实题材影片。

而陈可辛在内地影坛甜蜜蜜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2014《亲爱的》 导演

离家的路有千万条,回家的路只有一条”

仅仅在上部成功作品一年后,陈可辛推出了《亲爱的》。

还在做《合伙人》的2012年夏天,陈可辛给了张冀一个故事,那是一则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丢失孩子的夫妇找儿子并最终失而复得;人贩子的老婆想要回得而复失的女儿。

陈可辛一开始就发现了故事强大的戏剧性:“除了感人,还有一个突变,一个峰回路转。如果没有下半段,就是一个普通的找小孩、又失而复得的故事。对我而言,下半段太重要太重要了。”

在他之前,其实有很多内地导演想要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但最终拿到投资并集合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演员阵容的是港片导演陈可辛。

通常人们会认为这是个小成本类型的影片,但《亲爱的》电影制作费达到六七千万,请到了赵薇、黄渤、佟大为、郝蕾、张译主演,陈可辛同时担任监制与导演二职,并表示对这部看上去极其文艺的商业电影的票房并不担心。

更难的是调教演员。赵薇头一次扮演农村妇女。剧组开机头一场戏就是她的。

而且赵薇对李红琴这个角色犹豫再三,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太远。接下角色之后,她看了大量相关的电视新闻和纪录片。开拍后,陈可辛要求她不能化妆,脸上的皱纹、明显的眼袋恶色斑在特写镜头里一览无余,加上乡土气息十足的衣着和双肩包,赵薇彻底变成了农妇,并用极具说服力的表演,将一个悲剧的始作俑者变成了一个卑微但富有感情的母亲。

最终陈可辛把这个陌生的题材,拍出了自己熟悉的温情和悲悯,并用真情实感打动了无数人,影片一举拿下3.44亿,而影片主演集体奉献了令人过目难忘的演技,赵薇加冕金像奖影后。

当时年近50的陈可辛动容地说,感谢所有人让他迈过了一道长达18年的坎。

他口中的那道坎正是18年前将他推上人生第一个事业巅峰的《甜蜜蜜》。

媒体接踵而来,试图寻找同一个问题的答案:将这些内地现实题材拍成电影,能拿到大投资,顶流卡司,能过审,票房大卖还能获奖的,为什么是一个港片导演陈可辛?

媒体总结的结论是:陈可辛就像一块海绵,一直都在吸收和融合,他会认真听年轻人讲最近网络上有些什么很火的新帖,微博上面有些什么好玩的故事,有些什么好的小说,等等。

然后说,哦,原来年轻人在想这些东西。

但陈可辛能够懂得内地,仅仅因为强大的学习和吸收能力吗?

我反倒更认为陈可辛对《亲爱的》的概括更说明问题:“坏的事,好的人。”

陈可辛说,“我想表达的是:人生很多事情是解决不了的,我想拍一个挺悲观主义的电影,但其中有一些我相信的温暖的东西。”

在中国香港出生,在泰国成长,在美国学电影,回港拍片、连爱人都是港片喜剧女星,然后来内地拍现实题材大获成功的陈可辛,真的能够理解这么多不同文化的内涵吗?

但我确信他始终懂得任何文化中一以贯之的东西,那些他相信的人性的两面的东西和温暖的东西。

那些最终成就了陈可辛。

2016《七月与安生》 监制

安生成了安稳的七月,七月成了流浪的安生”

但接下来的好几年,陈可辛并没有乘胜追击。

他时而出现在“陈太太”(其实两人并未结婚)吴君如导演电影路演现场,时而又为剪辑师许宏宇导演的爱情喜剧处女作《喜欢你》当监制,这似乎成为陈可辛近年的一个固定模式:新人导演+大牌明星+陈可辛压阵。

《喜欢·你》的许宏宇,也是《七月与安生》的剪辑师。

而影片的导演,是之前并未作为创作人被广泛认可过的曾国祥。

21 岁时他由父亲介绍,到陈可辛公司做实习生,第一次做场记,是黎明拿到最佳男主的惊悚片《三更之回家》。他的父亲就是当年是陈可辛师傅,又和陈可辛一起拍《双城故事》的曾志伟。

这个成功讲述了两个女生互为人生“反面”的青春的细腻故事,最终在排片欠佳的情况下拿到 1.67 亿票房。周冬雨和马思纯一起获得最佳女主角。曾国祥也得到多项最佳导演提名。

在所有的评论中,我最喜欢史航的这段:“我们看很多戏都是这样的,‘我与你恩断义绝,想不到你是这样的人’,相爱相杀,只有他记得把这个相杀相爱补进去”。

尽管陈可辛只是该片监制,但史航看的时候想到了陈可辛的《双城故事》,觉得《七月与安生》好像是一个多年之后的倒影。

也是在这之后,人们惊讶地总结发现,无论作为监制或导演,陈可辛对于演员的运用,用黄建新的评价来说——“是天才”。

“黄晓明在《中国合伙人》里多好,赵薇在《亲爱的》里头多好,她蹲在派出所那个镜头,我永远忘不了。然后她说的那个安徽话,你就会觉得,哇,演员消失了,就变成了一个人物。演员在他手里都变得有光彩。《甜蜜蜜》,黎明好不好?很好。张曼玉好不好?多好。包括曾志伟,没落的黑道的老大,都很好。王学圻《十月围城》,多好。“

黄说这段话的时候,周冬雨在《喜欢你》和《七月与安生》中的表演还没出现,周冬雨显然继续验证了陈可辛调教演员的魔法。

而陈可辛说:我真的被她下了降头,什么戏都想看她怎么演。

后来周冬雨又主演了曾国祥的另一部电影,就是令她演技被赞爆的《少年的你》。

这部戏是陈可辛老搭档许月珍监制的,陈可辛在导演一部很重要的新电影,但曾志伟被问到儿子,还是cue到陈可辛说:“交给了陈可辛大导演,师傅把他带得这么好。”

而陈可辛自己却在片场几度恍惚,他看着跑来跑去的曾国祥,就像看到了当年那个跟着曾志伟出来拍片的少年陈可辛。

2020《夺冠》导演

用女排精神拍的电影”

令陈可辛忙到无暇分身的电影,就是《夺冠》。

陈可辛说到接下这部电影的心理活动是——“从17年底接到体育局和电影局说要拍中国女排这个任务之后,一直很忐忑。”

为什么选择陈可辛?在众多“北上”的港片导演中,陈可辛的票房成绩不算最“光鲜”,最高的《中国合伙人》是 5.5 亿,超过他的大有人在,但只有他一人,可以始终在商业电影领域维持上佳口碑,内地电影豆瓣评分都在 7 分以上。

毫无疑问,他是影片最合适的导演人选之一。在港片导演中,没有之一。

但电影再度拍得艰苦卓绝。

陈可辛非常清楚电影的难度,“这绝对是我拍过最难的戏,还有时间的限制,还有那么长的跨度,要将那么多代的排球运动员展现出来。”

陈可辛说,片中几乎所有的演员都至少拒绝过他三次,好在最后这些好演员都被他说服了。

其中就包括巩俐。

巩俐说:“陈可辛导演找我来演郎指导时,我心里觉得可能担任不了这个重担。”

“演不好就是千古罪人。”

郎平之于本片确实太重要了,整部影片以郎平为主线,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成绩和影响力,更因为她是唯一一个全程见证和参与了中国女排成长的人。郎平运动员时期随中国女排拿到4个世界冠军,执教期间又率队拿到3个。中国女排目前的10个世界冠军中,有7个直接跟郎平相关。

舍她其谁?

同样的道理,中国女演员中,能演郎平的,舍巩俐其谁?

巩俐最终被说服。陈可辛对于巩俐的最终表演满意到不得了,“她演出了真正的女排精神。”

但这还不是最难的。

为了最大程度得还原故事的角色原型,陈可辛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去寻觅演员。最后几乎是用现役中国女排姑娘们拍摄了女排故事,演青年郎平的,是郎平的女儿白浪。

即使有了演员也不保证成功,因为中国此前少有优秀的体育电影,陈可辛自己在《李娜传》之前也没拍过, “电影人不懂体育,体育人不懂电影”,巨大压力在此显现:巩俐说演不好郎平是千古罪人,而陈可辛假如拍不好中国女排,又何尝不是?

最终《夺冠》拍成了吗?不多说,我只能说这一次陈可辛的表现,无愧于中国女排这个题材。

作为最懂内地市场的港片导演,陈可辛执导的合拍片,永远能让人相信那些故事。努力真心融入内地之外,一个关键是,他始终相信这些中国故事,并最终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从结果倒推过程,一切似乎理所当然,但若回看陈可辛北上十七年一路走来,哪一部电影是容易的?

若非心中那颗1978年亚运赛场上的少年心始终不变,他如何在一场场挫败、艰难和挑战中坚持下来?

就像拍摄中国女排这样一个 “不可能的任务”,用陈可辛的话说,“拍电影的每一节点都有奇迹,包括郎平指导的女儿白浪来出演青年郎平,包括最后现役中国女排国家队成员,在世界杯结束后进组拍戏八天。而且这些所有运动员都是没有经验的,但是每个人都很真实的去演了自己。拍这部戏感觉冥冥之中有人在照顾我,使我能够在两年之中完成这部我一辈子难忘的电影。”

是奇迹吗?但创造奇迹的前提是永不放弃。

所以,一个港片到底如何成为最懂内地的导演,又如何一次次取得难以想象的成功?

陈可辛实际上已经用郎平的话给出了回答,“郎导一直说,女排精神是不一定赢,但是明知道自己输,都会一分一分赢回来。”

最终,这个当年看着郎平第一次代表中国女排登场的白发少年,像女排一样“夺冠”。

标签: 那个北上十七年最懂内

分享到: